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78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第四届全国青年药学科技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年份:2017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能核心的把握的基础上,再要求...
[会议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教育部,西南大学 年份:2006
文化科技素质是衡量和决定一个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文化科技知识是人类几千年的经验积累,并且主要通过文字来保存和传播。所以,一个人的文化科技素质高低取决于他的受教育水平的高低。本文介绍了文盲人口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人口文盲率的特点。......
[会议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第四届全国青年药学科技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学术交流会 年份:1998
[会议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国家统计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 年份:2003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在众多民族,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除汉族外,还有55个民族,他们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组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庭。这个家庭成员的构成,即每一个民族人口的规模如何?这10年来有什么变化?今后变化的趋势,就是通过人口普查所要知道的。本文......
[会议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学会 年份:2008
[学位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9
人口的性别、年龄数,可以说是人口研究中的最基础资料。本文根据中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三普”)公布的民族人口的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推算了1982年中国各民族的性别、年龄人口,并以推算的结果为例,分析了一些少数民族人口的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2000
在人口抽样调查中,对性别-年龄死亡率通常使用比例估计方法。按照这种方法,要得到全年龄的精确的死亡率数据所必需的抽样人口数的规模是很大的,在实际调查中往往难以满足这样的条件。以199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为例,如果用比例估计方法计算得到的性别-年龄死亡率数据,......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6
本文从讨论桑德巴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划分标准出发,说明桑德巴的划分标准是对应19世纪后叶人口形势的一种经验判断,这个标准已不适用于当今已经变化了的人口情况。但是,桑德巴把人口按各种年龄在人口再生产中的作用划分为三段,在人口分析中还是有作用的。按照这种划分......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8
按照死亡率的年龄变动特征,可以把人的一生分为儿童少年期、青壮年期和老年期。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儿童少年期死亡模型的构造,各种模型的数学函数形式及它们的相互联系,并用日本人口完全生命表的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出了各种模型在不同场合下的精度,最后,对各种......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8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人口死亡模型的各种形式的基础上,以死亡的直接度量形式为目标,构造了两种新的死亡模型。新模型的特点是:(1)设计了使它能适合作各种人口分析的模型变量;(2)把模型分解为基本部分和披动部分,其中基本部分规定了死亡力的基本大小,它可分解为随年龄增加......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4
本文较为详细地讨论了由1982年人口普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确定的死亡水平,指出,确定80年代中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注意婴儿死亡率的同时,还应注意到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并依据两次普查的年龄别人口数,计算出入口的平均寿命,对用普查的死亡资料计算的年龄别死亡率的误......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3
关于中国妇女从1950年以来初婚的变化及其给妇女生育率带来的影响,已有不少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3
人口普查的质量问题,它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是关系到能否“真实地”反映实际国情的重要问题。所以,每个国家在人口普查时,对质量问题都非常重视,除了在人口普查时各个环节进行把关以外,事后,对人口普查的最后结果还要作一番检查。......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1
一 前言 在生育分析中,生育模型的研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正确的生育模型,可以揭示不同人口群体的生育特点,从而可以了解各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对生育率的作用;一个好的生育模型也可以告诉我们现实的生育率是通过什么途径(婚姻状态的变化、延长胎次间隔)实现的,......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中国人口科学 年份:1992
1990年中国成功地进行7第四次人口普查。这次普查数据,对于了解中国的国情、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具有重要的作用。人口普查之后,继手工汇总数据的发表,最近人口普查办又公布了10%电子计算机汇总资料,100%电子计算机汇总结果也将发表。......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人口研究 年份:1997
利用两次普查的人口数来估计我国实际的死亡水平。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外有些方法,本文进行了简要的讨论,认为它们用于中国数据时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中国人口数据的情况是:在学龄前人口数报告有误,在学龄后人口数报告基本正确,但在婚育高峰年龄上年龄报告有误......
[期刊论文] 作者:黄荣清, 来源:人口研究 年份:1992
近年来,少数民族人口迅速增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掌握少数民族人口动态变化,是我们了解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原因,把握今后变化趋势及采取相应对策的前提。本文研究的是人口动态的一个方面——初婚变动。首先叙述了少数民族37年(1950—1986年)来总和初婚率的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