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5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云唐,, 来源:四川地质学报 年份:1982
今年是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中国当代杰出的地质学大师黄汲清教授是四川人。他在四川度过了少幼时代,而且,他取得重大成就的青年时代和中壮...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疆石油地质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王作勋,,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 年份:1985
中国地质学家对秦岭的地质调查,始于赵亚曾、黄汲清(1931)。他们对秦岭变质岩系的划分以、黄汲清关于秦岭地轴的...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2004
黄汲清先生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地质学家,是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把一生奉献给了地质工作和科学事业,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怀念。2004年6月7日,黄汲清先生诞辰1...
[期刊论文] 作者:任纪舜,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4
今年是一代宗师黄汲清先生诞辰100周年,《地质论评》出版这个专号纪念他。...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地质学报 年份:1984
第期 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初步分析“·················································……黄汲清陈国铭陈炳蔚(l)...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疆地质 年份:1984
第 l期祝《新疆地质》越办越好……··…·:·‘…“…………………………………………“黄汲清两昆仑山侬莎克群的时代及其构造意义…………………………………………汪jf...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第四纪研究 年份:2004
开展“人类世”环境研究,做新时代地学的开拓者———纪念黄汲清先生的地学创新精神刘东生…………………………………………………………………………………河北阳原盆地南...
[期刊论文] 作者:茅矛,, 来源:中国科技史料 年份:1981
【正】 黄汲清教授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他投身于地质事业已有56个春秋,他风餐露宿,足迹遍及祖国大地,把个人的全部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质事业.他全面阐明了中国大地构造特点,...
[期刊论文] 作者:安延恺,李汉瑜,, 来源:石油知识 年份:1995
中国地质学会的前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大地构造学家与石油地质学家黄汲清教授,最近以91岁高龄辞世,使前辈学者又少一位。这是中国科学界无可弥补的重大损失...
[期刊论文] 作者:任纪舜,刘长春,王仰之, 来源:地质论评 年份:2004
1904年3月30日 生于四川省仁寿县青岗场,原名黄德淦.1911~1924年1911年入私塾学习.1912~1914年在青岗场初等小学学习.1914~1917年在青岗场同化小学学习.1917~1921年在四川省立成...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5
3月31日,我国一代地质大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黄汲清同志的遗体在北京火化.他是3月22日逝世的....
[期刊论文] 作者:石宝珩, 来源:石油知识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赵瑞, 来源:民主与科学 年份:2020
2020年是纪念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全社上下都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笔者所在的九三学社山西省阳泉市委员会盂县小组也积极组织了主题学习活动,纪念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  10月24日,经九三学社山西省委秘书长马兢建同志介绍推荐,盂县小组先后赴九三学社传统教育基......
[期刊论文] 作者:董国义,, 来源:中国区域地质 年份:1983
一、前言关于印支运动,黄汲清(1945、1954、1956、1959、1962)赵宗溥(1959)、黄振辉(1966)等人,虽曾多次专文论述,但从未涉及到辽宁。...
[期刊论文] 作者:陈毓川,, 来源:矿床地质 年份:1983
本文所述及的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属黄汲清先生所划分的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范围。该区在下古生代时期为冒地槽,志留纪时发生加里东运动,褶皱隆起,结束了地槽阶段。加里东运动之...
[会议论文] 作者:韩国卿,刘永江,温泉波,李伟,赵英利, 来源: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年份:2009
@@对于两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夹持区域的研究,先后经历了黄汲清先生依据槽台理论所建立的“兴蒙海槽”到依据板块构造理论建立的“中亚造山带”的演变。...
[期刊论文] 作者:朱绍隆,朱德寿,, 来源:煤田地质与勘探 年份:1974
自一九三一年赵亚曾、黄汲清创立“梁山组”以来,其层位和时代一直争论未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1.认为属早二迭世栖霞灰岩的Stylidophyllum volzi或Misellina claudi...
[期刊论文] 作者:任纪舜, 来源: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年份:1984
黄汲清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把中生代初期的造山运动称为印度支那运动(简称印支...
[期刊论文] 作者:金玉玕, 方润森,, 来源:古生物学报 年份:1985
一前言被统称为“梁山组”(盛金章,1962)或“栖霞底部煤系”(黄汲清,1932)的早二叠世碎屑沉积,广泛分布在扬子地层区(王鸿祯,1978),并含有矿产资源,是湘、鄂、川、黔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