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18
近读《叶圣陶序跋集》,叶至善、叶至诚先生写的“编后琐记”中谈到序跋之重要.序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有作者自己写的自序,多说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也有作者请别人作序,多是介...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18
今年6月,我出版了一部读书笔记《阅读四重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这本书的跋中,我称赞了这本书的编校工作:“我读完《阅读四重奏》校样,看到责编来晓宇在校样上提出的问...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出版史料 年份:2011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出版史料 年份:2009
【前记】吴于廑先生(1913~1993)是我国著名世界史学家。原名吴保安,以字行。安徽休宁人。1935年东吴大学毕业,1946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次年回国任教,任武汉大学历史学教授,...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199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图书出版得到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图书出版又出现了许多新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数量增长过猛,部分图书质量下降,甚至粗制滥造...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5
最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全面介绍欧美西方文化的百科知识读物《西方文化要览》,全书13章,120万字。本书第一章“西方文化史概述”,扼要地介绍了西方文化发生、发展直至现代文化的整个过程。上自西方文化的源头——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古希腊、古罗马文化,......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21
今年春节过得颇为安静,静下心来,可以多读几本好书.春节前夕收到出版界朋友寄来一些好书,其中一本与编辑业务相关,这是河北教育出版社老编审张惠芝辑著的《编辑档案》(大象出...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21
近读周百义写的《唐浩明:归来依旧是编辑》(刊于《出版史料》2020年卷)有点感想.唐浩明1982年进入岳麓书社做古籍图书编辑,曾任副总编辑,2016年退休,有34年编龄.他编辑了《曾...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在《三国演义》中,刮骨疗毒其实是虚构的,从时间上来看就足以证明了这一点。华佗是后汉末年的名医,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关于他的事迹,还记载了他不少的医案,可谓...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苏秦和张仪他们两人不是同时代的人。苏秦活动的时间大概在秦昭襄王时期。张仪活动在秦惠文王时期。苏秦是有名的纵横家,纵横家也是顺应历史形势产生的。所谓“公孙衍、张仪...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2
读了多年的书,也编了多年的书,《藏地牛皮书》是我读到的一本个性非常独特的奇书。这本书不仅是要传授给Read many years of books, also compiled for many years the bo...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1997
《发现日本虫》,是旅日青年毛丹青的新作。作者从散文创作到宗教研究,从商务活动到哲学思考,无一不以自己的灵性和独具的慧眼,为中国读者了解真正的日本提供了一个窗口。“...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半月选读 年份:2009
珍妃在许多历史演义、小说、戏剧中被描写成一个死得冤枉、令人同情的女人。能打动读者的情节主要有两个:一是说慈禧太后因痛恨珍妃赞助光绪变法,而将珍妃打入宫内牢院;二是...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全国新书目 年份:2001
最近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如何加强行政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了高占祥同志论人生修养的力作《人...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之友 年份:1989
《中国古代学者百人传》在1988年全国通俗政治理论读物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作为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曾作了一些“看似平常实辛苦”的事,回想起来,总还有点可以说说的。请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博览群书 年份:2002
读了多年的书,也编了多年的书,《藏地牛皮书》是我读到的一本个性非常独特的奇书。  这本书不仅是要传授给你许多进藏旅行的知识,而且告诉你:一个喜欢独自旅行的“背包族”是如何旅行的,如何在行走中写作的。  本书的总体设计就非常奇特:封面、封底用的是传达藏传......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21
我1977年初到中青社三编室时,曾负责处理投稿的初审与回复.自发投稿的采用率不高.老编辑交代说,稿件用还是不用,要以编辑室的名义写信回复.书稿不用,也要恰当评价,说明退稿理由,有礼貌地回复.......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78
一八六○年九月二十一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驻守在八里桥的清朝官兵,曾抗击英法联军对北京的入侵。当时许多爱国官兵"奋不顾身,齐声大呼杀贼,进如山倒,战一时许,伤毙敌兵千余",曾迫使侵略军"披靡却退",只是由于清朝统治者腐朽无能,争相溃逃,结果清军被打败,英......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郑一奇, 来源:编辑学刊 年份:2022
近日老友邮电出版社原总编辑陈芳烈发来微信,介绍了他在“前沿科技科普转化”研讨会上的发言,引发了我对“要使科普传播有温度”这一话题的思考.前沿科技是指高新科技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的重大科技领域,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前沿科技......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