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3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杨操,邱美琼, 来源: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22
村上哲见认为在唐五代词向宋词的演变过程中,柳永词的出现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突出表现在其形式上的突破.村上哲见对柳永词形式特征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柳永词词牌的特色;二是柳永词句法的特色;三是士君子理念对柳永词大量创作慢词的影响.村上哲见对柳......
[期刊论文] 作者:杨操, 邱美琼, 来源:阴山学刊 年份:2020
嵇康藐视权贵和放任自然的殉道精神为魏晋士人树立了精神典范,然而在其理智表象下潜藏着幽愤孤哀的悲情意识。在他的诗文作品中,悲情意识主要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情感与理智的冲突,表现主题多为守道独行与朝代更迭的乱世之忧,并常常借凤、大鹏等飞鸟意象来寄托......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杨操,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村上哲见认为,在唐五代词向宋词的演变过程中,宋仁宗朝的词人所做出的贡献是无须赘言的,其中应该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张先和柳永。村上哲见对张先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考证张先生平经历和著述;二是考察张先词作的词牌采用;三是探讨张先词的艺术特色;四是评......
[会议论文] 作者:胡建次, 邱美琼,, 来源: 年份:2004
正变批评是我国古典词学的基本批评观念之一。它作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批评观念,是指在对词人词作的批评描述中, 通过从创作旨向、艺术表现、词体运用、体派归属、...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唯哲,,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陈廷焯的词学创作论,主要体现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词作体性论,体现为着力辨析词与诗、曲体性之异;二是词作情感论,体现为标树"情"为词作生发之本,并阐说到词情表现含蓄蕴藉与真......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胡建次,,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明代诗学唐宋之论是古典诗学批评唐宋之争的过渡环节 ,它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表现为 :诗家往往从门户推论 ,依据自身所持诗歌美学原则对唐宋诗予以辩分 ,并据此梳理诗歌正变论...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2009
沈祥龙对词学理论范畴的阐说,主要集中在三大论题上:一是对词情论的阐说,二是对词意论的阐说.三是对词气论的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或对它们作为词的创作或审美之本予以......
[期刊论文] 作者:胡建次,邱美琼,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1998
“味”成为古典诗论审美范畴有其现实与历史人文的必然性,现实世界本身的丰富性,及审美关系中主体赋予超过客体自性的丰富性。为用“味”概括艺术表现现实的审美层面提供了原发......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清代论词绝句的运用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初期为论词绝句的最初凸现与内在演变时期,清代中期为论词绝句的正式称名与创作繁盛时期,清代后期为论词绝句的多维展开与...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九江师专学报 年份:2004
宋代诗学批评对黄庭坚予以了特别的关注;从人格情性和诗作自成一家上对其进行了标树;同时对其诗作格调、用语、结构、笔法等方面审美特征展开了辨析:对其诗法渊源及特征等也...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殷丽萍,,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内山精也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在宋诗文献整理、宋代士大夫的诗歌观研究、宋代士大夫的诗歌研究、宋代士大夫与文化研究、日本宋诗研究史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明清文论家谢榛、李渔、王夫之、王国维对情景论予以了集中探讨,其内容主要体现在都深入阐说到情景交融的论题,对其必要性、内在关系、生成机巧、表现特征等作出了深层次的论说......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潘雨婷,,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日本学者水原渭江作为日本汉学家之一,致力于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词乐的研究,在中国词学研究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对词源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归纳;对李煜词的分期、特色及李煜和...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2007
我国古典戏曲政教批评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政教批评在古典戏曲批评中的承传运用;二是戏曲教化在古典戏曲批评中的承传阐说。在第一个维面,由元至清,戏曲政教批评观念一......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刘雨婷,,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苏轼词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苏轼词文献编校汇集、苏轼生平与思想研究、苏词综合研究、苏词的分期分体分类考察以及苏词艺术特色与风格研究等.......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杨素霞,,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浅见洋二是日本宋诗研究的中坚力量,他对宋代诗学中关于诗与绘画、风景的关系,诗与现实的关系,诗与历史、作者的关系,诗的“内部”与“外部”关系等方面的论说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取......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胡建次,, 来源:河池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5
惠洪、黄庭坚年龄差距很大,但缘于惠洪对黄庭坚的倾慕及二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惠、黄交游甚密,唱酬诗作、谈诗论法。惠洪的诗学著作《冷斋夜话》和《天厨禁脔》中称引、诠释...
[期刊论文] 作者:胡建次,邱美琼,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严羽对古典唐诗学进行了多方面的建构,主要表现为:对唐诗流变进行了系统勾勒与分期;对唐诗美学质性及特征予以了细致探析;从论评原则上深化了唐诗风格学;提出了"唐诗学"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胡建次,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5
言与意具有非一一对应性,它为古典诗词“味”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古典诗词在言意关系的张力系统中,具体呈现出素美之味、比喻象征美之味、含蓄之味和醇美之味四个层面。...
[期刊论文] 作者:邱美琼, 胡建次,, 来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我国古代言意论在宋代文论视野中的展开主要体现在两大层面:一是言意之辩论,包括言能尽意论和言不尽意论两个论说维面;二是言意构合论,包括意在言外论、意主辞宾论及言意相互...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