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9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72,189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7
为了筛选小麦纹枯病的高效防治药剂,对多种化学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和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烯唑醇、井冈霉素、敌力脱、适乐时对小麦纹枯病菌(Rh......
[期刊论文] 作者:李洪连,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王振跃, 来源: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2005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黑胚病,室内测定了8种不同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菌(Alternariaa alternata)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敌力脱对小麦黑胚病菌菌丝生长抑菌活性最强,EC50为3.38 m...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5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3种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对叶枯病抗性较差,对白粉病、叶锈病抗性...
[期刊论文] 作者:孙炳剑,雷小天,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6
近年来,玉米褐斑病在我国各地暴发流行,已成为生产上的重要问题。文中分析了该病危害逐年加重的原因,包括玉米秸秆大面积直接还田,生产上主推的玉米品种抗病性较差,气候条件适宜,对......
[期刊论文] 作者:王振跃,刘延红,高书锋,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7
采用叶片冲洗液培养法和消毒叶片研磨液培养法,从郑州郊区温室及露地黄瓜叶片上分离得到45株放线菌。采用室内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各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抑菌作用,初筛出抑菌效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洪连,袁虹霞,黄俊丽,王振跃,邢小萍, 来源:植物保护学报 年份:2002
在盆栽和小区试验条件下研究了8种不同有机改良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盆栽试验中以几丁质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效较好,在现蕾期和收获期防效分别达80.39%和72.28%;...
[期刊论文] 作者:胡艳峰, 王利民, 张一凡, 贺小伦, 袁虹霞, 邢小平,,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16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
[期刊论文] 作者:付振艳,袁虹霞,陈志申,孙淑君,张振臣,, 来源: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6
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病毒Y、甘薯病毒G、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轻型斑点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6种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病毒......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杨静,袁虹霞,张佳佳,李洪连,刘文轩,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14
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 filipjevi)是我国黄淮麦区新发现的一种病原线虫,但在小麦属中缺乏有效抗源。为从小麦近缘种属中发掘抗病资源,采用室内接种平均单株雌虫鉴定法和相...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会伟,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06
研究了播量、播期、灌水、施肥等栽培因子对小麦黑胚病发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量对小麦黑胚病的影响不大.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黑胚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表现略有差异.灌水次......
[会议论文] 作者:付博,张煜,崔磊,邢小萍,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9
  禾谷胞囊线虫病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其中以黄淮麦区受害最重。遗传多样性是综合防治的理论基础,本实验采用ISSR分子标记初步分析禾谷胞囊线虫遗传多样性。在试......
[会议论文] 作者:张煜;付博;年高磊;侯兴松;袁虹霞;李洪连;, 来源:第十届全国植物线虫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0
  通过ITS-RFLP以及ITS与28S D2/D3区序列聚类分析,黄淮麦区14个禾谷孢囊线虫群体可以分为3个类型,即H.filipjevi组(3个群体)、H.avenae组(9个群体)和H.australis组(2个群体)...
[会议论文] 作者:侯兴松;孙君伟;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0
利用国际鉴别寄主对黄淮北部麦区河南濮阳、河南安阳、河北保定和河北邯郸4个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群体进行了致病型鉴定,结果发现,供试的4个小麦禾谷胞囊群体致病型均不同于国际...
[会议论文] 作者:张鹏;阎海涛;陈清清;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1
利用国际标准鉴别寄主A、B两组对小麦禾谷孢囊线虫河南新乡延津、河南开封杞县、河南漯河临颍3个群体进行了致病型鉴定,结果发现3个群体不同于国际上已经正式报道的禾谷孢囊...
[会议论文] 作者:张飞跃[1]孙炳剑[2]李洪连[2]袁虹霞[2], 来源: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八届青年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7
植物寄生线虫的生防因子有数百种,包括生物类的细菌、病毒、真菌、捕食线虫等和非活体生物类的微生物及植物代谢产物等。综述了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中的捕食性真菌、线虫内...
[期刊论文] 作者:袁虹霞,李洪连,王守正,李锁平,胡玉欣,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1998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张盼盼,丁胜利,袁虹霞,陈琳琳,李洪连,, 来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年份:2004
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可引起小麦(Triticum aestivum)茎基部腐烂,对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研究病原菌与小麦的互作机制,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病害有效措施。...
[期刊论文] 作者:邢小萍, 张娅珂, 刘庆强, 李冠楠, 袁虹霞,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年份:2020
为掌握我国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小麦品种对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抗性水平,采用室内苗期接种法和田间穗期单花滴注接种法对黄淮麦区主推或新近选育的135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对......
[期刊论文] 作者:席靖豪, 赵清爽, 林焕洁, 袁虹霞, 丁胜利, 李洪连,, 来源:河南科学 年份:2018
为明确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玉米穗腐病致病菌的组成与分布,在玉米成熟期从河南及周边5省36地市玉米产区采集玉米穗腐病样品204份,通过组织分离、病原纯化,共分离到698个分离物,...
[期刊论文] 作者:杜华,王玲,孙炳剑,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年份:2004
综述了当前用于植物病害防治的 6类生物农药的开发研究进展 ,包括微生物杀菌剂、植物弱毒疫苗、农用抗生素、植物源杀菌剂、有机改良剂和抗病基因工程植物等 ,并对生物农药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