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0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0
作者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手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1年全国天灾预测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1
统计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2004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3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宇航局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的观测记录显示,太阳活跃期的最高峰预计在2013年到来,对地球气产生重大影响。比如,平流层中臭氧的损失可能改变下层大气的动...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2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2
  地球自转、行星潮汐、太阳黑子的对应周期在气候变化周期中有显著的表现。其中60年的拉马德雷周期影响海温变化。研究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期的赤道中太平洋变冷有利于中......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2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2
  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记录了距今252~247Ma前早三叠世时期的温度变化,当时海洋表面温度高达40℃,陆地温度可能达到50℃多.这一高温期与2.48Ma前西伯利亚暗色岩喷发时间相一致....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3
研究表明,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在18.6-28.6度之间变动,周期为18.6年.当太阳和月亮最大限度的远离赤道,地球自转形成的半日潮将使高潮区在南北半球大幅度周期震荡,不仅导致地...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3
在2004年就提出,地球进入变冷周期:正当全球变暖的证据铺天盖地而来之际,地球变冷的信息悄然而至。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地球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已发生重大的变化,预示一场类似20......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3
本文结合极地和高纬地区的日食与厄尔尼诺相对应的关系,应用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以及海冰覆盖面积,对2004-2014年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进行了分析,对2015-2018年进行了预测,并......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3
根据已出现的各种指标,本研究在2013年4月预测2013-2014年将发生强拉尼娜事件,并伴随强震、严重低温冻害、大风沙尘、异常旱涝、流感增强等灾害....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 年份:2013
由于北极海冰2012年大量融化的干扰,2013年拉尼娜没有最终形成,但是严重的雾霾天气如期发生。最近的研究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本时期内拉尼娜得到增强)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是雾霾......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祥 杨冬红,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10
潮汐是地球表面最明显的海水周期运动。受天体引潮力作用,联结地球和天体中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交点附近部分海平面升起形成高潮,与连线垂直的地球表面部分海水自行退去,出现低潮。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和月球轨道变化,高潮与低潮交替发生,反复循环——这种现象就是潮汐......
[会议论文] 作者:杨冬红,杨学祥, 来源:2016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6
全球金融危机的7年周期和50-60年康波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6-2020年,可称之为气...
[会议论文] 作者:杨冬红,杨学祥, 来源:2016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6
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流感、低温冻害、大风等自然灾害集中发生,2015-2018年是厄尔尼诺、拉尼娜、强震、旱涝、低温寒潮等灾害最集中发生的特殊阶段.2016-...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09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09
根据历史记录,就全球灾害变化的趋势而言,萨摩亚8级地震引起的南太平洋大海啸可能导致全球气温的逐渐降低,引发低温冻灾,增大流感爆发的强度。必须了解这一变化的历史记录和物理......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相......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0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0
2010年出的低温暴雪验证了题为《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美国国防部报告中的部分预测。中外专家预测。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突发事件和强震频发,中国可......
[会议论文] 作者:杨学祥,杨冬红, 来源:2012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2
  太平洋十年涛动是气候自然波动和灾害频发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低温冻害、强震、沙尘暴和流感世界大流行都集中发生在太平洋十年涛动的冷位相时期,形成有序爆发的灾害链,并......
[会议论文] 作者:杨冬红,杨学祥, 来源:2017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 年份:2017
全球金融危机的7年周期和50-60年康波周期是自然周期、经济周期和心理周期叠加而成,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不容置疑,时间集中在2017-2025年,可称之为气...
[会议论文] 作者:杨冬红,杨学祥, 来源:2005天灾预测研讨会 年份:2005
最近的计算表明,2004年12月26日苏门达腊地震是有地震仪器观测史以来的排列第2的大地震,地震矩震级是Mw=9.3,排列第一的是1960年智利地震,震级Mw是9.5.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祥 杨冬红,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08
尽管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全世界有不少科学家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预测的有效途径。近期,一些研究人员预测,全球有可能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特大地震频发期来临    美国地质调查局和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的专家于今年4月联合发布了一份......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