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0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中国科技史杂志 年份:2015
中国是粟的世界起源中心,粟是我国最早栽培的粮食作物之一,在中唐之前一直居“五谷之长”,作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地位无法撼动。然而粟在作物史和科技史中的研究是分散而零散的,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历史地理 年份:2014
玉米原产于美洲,学名玉蜀黍(Zea mays L),玉米在我国别名较多,如番麦、棒子、包(苞)米、玉(御)麦、包(苞)谷、包(苞)芦等,据咸金山先生统计有不同名称99种之多①,在浙江玉米...
[期刊论文] 作者:卢勇,李昕升, 来源:中国农业教育 年份:2015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垂万年而不衰,是世界各古国中唯一不曾断绝的文明。其内容博大精深,对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仍具有相当的启发借鉴价值和深远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年份:2014
明清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是农史、经济史、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近30年来各相关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均有涉及,研究人员众多,研究成果颇丰。文献回顾根据农业、农村、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农业考古 年份:2014
"北瓜"在中国的使用似乎比较混乱,同名异物现象十分明显。"北瓜"既可指南瓜,也可指南瓜属的笋瓜和西葫芦,甚至可作为西瓜的特殊品种打瓜的代称。但是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而且在各省......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吴昊,,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美洲作物南瓜是“哥伦布大交换”中的急先锋,最早进入中国且推广速度最快,作为救荒作物影响日广。个中要义在于南瓜是典型的环境亲和型作物,高产速收、抗逆性强、耐贮耐运、无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卢勇,, 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南瓜在中国的引种和本土化进程对传统医学的影响深远,作为中药材价值颇高。历史上医书对南瓜的记载不单涉及其基本性状和相食相忌,南瓜在中医上的具体应用更是值得大书特书,...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第四届亚洲食学论坛 年份:2014
  夏季是我国古代的蔬菜供应淡季,"园枯"现象时有发生。在我国本土蔬菜尤其夏季蔬菜比较紧缺的情况下,主要通过引进的方式增加夏季蔬菜品种,以解决"夏畦少蔬供"的情况。明代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暨南史学 年份:2016
玉米在明代中晚期引种到中国之后,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引种时间的早晚与种植强度并无必然联系,直到乾隆中期之后,玉米才在全国广泛种植,成为重要食粮。但有清一代只有在山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华东地区农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年份:2016
美洲作物南瓜在明中期传入中国后,作为菜粮兼用的作物在全国迅速推广,因其救荒价值十分突出,清代已经遍布全国.明清文献对其栽培技术记载颇多,内容涉及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南瓜栽培技术发展很快,得益于中国早已成熟的传统瓜类栽培技术......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第四届中国技术史论坛 年份:2015
南瓜与传统作物相比,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全新的作物,以京畿地区为例,大概是在16世纪中期传入,而成书于1578年的《本草纲目》已经对南瓜的加工、利用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入清以来,对南......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昕升,王思明, 来源:第四届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 年份:2014
介绍了方志·物产的沿革,阐述了方志·物产的利用,分析了方志·物产的识别、方志·物产记载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问题、物产的记载时间一般都晚于在当地的出现时间以及方志缺失......
[期刊论文] 作者:王思明 李昕升, 来源:报刊荟萃(上) 年份:2017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和起源中心之一,农作物是中国向域外国家输出的主要内容。农业交流通过陆海“丝绸之路”展开之后,犹如种子一般,将中国的农业文明传播四方,同时也带动着世界农业文明不断演绎。“丝绸之路”上的农业交流活动是中外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大推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 惠富平, 来源:百科知识 年份:2018
南瓜源自美洲大陆,自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它在大江南北的种植和利用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中国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南瓜果实形状或长圆,或扁圆,或如葫芦状;果皮色泽或绿,或墨绿,或红黄,品名繁多。作为中国重要的菜粮兼用作物,传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 王思明, 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份:2018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 王思明, 来源:自然辩证法通讯 年份:2022
从清初闽粤流民将番薯引种至江西到近代番薯成为全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不到两百年的时间,江西山区作物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清代番薯在江西成功推广是番薯自身优势结合流民因素的综合作用;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番薯的推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山东与江西进行对比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 王荧, 来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年份:2022
近五年美洲作物史的成果产出频率远胜于以往,这与其作为学术热点、增长点的态势是相匹配的。各学科逐渐搁置学科分野,萃取相关理论,进行交叉、协同、综合研究,研究呈现出碎片化和整体化,这看似背道而驰、实则密切相关的两大趋势,有助于构建美洲作物史的研究范式,还原其......
[期刊论文] 作者:常利兵, 来源:文史月刊 年份:2018
李昕升著的《中国南瓜史》(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恰恰是突破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甚至看似没必要深问一个所以然的惯性知识界限,将南瓜这一广为熟悉的农作物品种给充分地对象化、问题化,从而以长时段的视野呈现了南瓜在中国从无到有的历史演变过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昕升, 丁晓蕾,, 来源: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张箭先生在《、之瓜子考》[1]一文中,经考证认为明清小说《金瓶梅》、《红楼梦》中多次提到"瓜子",是向日葵的子(葵花子),但是葵花子广泛应用于食用和榨油最...
[会议论文] 作者:李昕升,刘宜生, 来源:中国园艺学会南瓜研究分会籽用南瓜产业发展经验交流暨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5
南瓜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救荒作用,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文革以来南瓜生产进入衰弱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90年代,南瓜产业才再次焕发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