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2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年份:2003
佛教在中国流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佛教中国化的过程。所谓佛教的中国化是指,一方面佛教学者从大量经典中提炼、筛选出佛教思想的精神、内核,确定出适应中国国情的教义理...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五台山研究 年份:1989
禅宗是印度佛教和中国儒、道思想结合的产物。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闪光的宝珠,也是东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从理论思维的高度,精辟论述了禅悟思维的发展过程及...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佛教文化 年份:1990
人类的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可以分为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两大类型。在宗教文化中,佛教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以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体系为例,就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与...
[报纸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 年份:2004
佛教是伦理色彩极为浓郁的宗教,中国佛教伦理学说是一个庞大、复杂而又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中国佛教伦理学说内涵有3个层次:一是论述以人类为重点的、包括其他动物的广大众生......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决策与信息 年份:1999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人生价值观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直接作用。弘扬中华文化,最主要的就是要阐扬中华文化的人生价值观。中国古代关于人生价值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与自我、人与他......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1996
中国佛教和印度佛教都重视心性说,但二者之间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本文探讨了这二方面的问题,认为就同而言,二者在普遍重视心性问题,对真常难心思想的汲纳、内省修持的方......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11
生活禅提出二十年了,并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下面,我想就生活禅的提出、生活禅的界说、生活禅的宗旨、生活禅的内涵、生活禅的方法讲一点我学习以后的看法和感想,并提出一些期......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2
本文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視角,揭示因果報應論所包含的人本論、因果論、生死觀和來世觀等哲學内涵,强調因果報應、三世輪回說是一種以自我道德行為來改變未來生命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7
一、小引佛教与中国政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大而言之,它包含政治对佛教的决定作用和佛教对政治的反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兼论这两个方面,但侧重于后一个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法音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份:2004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64
【正】 一去年十月三联书店出版了任继愈同志的《汉——唐中国佛敎思想論集》(以下简称《論集》)。《論集》共收集了任继愈同志从1955年到1962年发表的关于我国佛教思想的七...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1992
中国佛教哲学作为整个体系来考察,它是一种包含着丰富而复杂内容,表现出特定思想功能、作用的有机结构体,是一个既区别于印度佛教思想体系,又区别于中国儒、道两家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天府新论 年份:1985
形神论,也称形神观。“形”,即身,身体。“神”,即心,精神。形神论就是探讨人的身心关系的理论。形与神是人的生命体的两大要素,缺一则不成其为活人。我国古代先哲在探索...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佛学研究 年份:1998
中国古代固有哲学一直把天、道、太极、气作为本体论的基本范畴,同时也代表宇宙整体的基本范围。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本体论思想深受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影响,可以说,除了“天”......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中国宗教 年份:2010
宗教媒体是宗教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也是宗教理念和利益的重要表达渠道,承载着宗教传统和发展的历史使命,也肩负着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责任。笔者认为,提升宗教媒体的素质...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宗教学研究 年份:2000
南北朝时代,禅学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方式,尤其是在北朝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禅师传承关系和禅僧群体,在南朝则是沿着长江两岸和浙东出现多处禅修基地,颇具时代特色。本文拟就南北朝禅学......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年份:1994
佛学研究的现代化和佛教中国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立天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市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4年经原教育部特批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宗教研......
[期刊论文] 作者:方立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1996
本文从中国佛教伦理对印度佛教伦理的继承和发展出发,分别从人生论、果报论和心性论三个方面论证了中国佛教伦理旨趣的依据、伦理价值的基石和伦理自觉的根源,从而较完整地描...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