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313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徐莉,张亚历,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2000
目的 探讨术前内镜粘膜活检对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外科病理诊断的差异。方法 对经内镜活检并经外科切除的199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对照分析,探讨活检对恶......
[期刊论文] 作者:沈健,张亚历,, 来源: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 年份:1999
一氧化氮(nitrie ocide NO)是一种信使分子和细胞毒性因子.对于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双重作用.本文介绍NO作为多种血管生长因子(VECF、bFGF等)的信号转导物.通过介导肿瘤血管形成发...
[期刊论文] 作者:孙勇, 张亚历,, 来源:现代消化病及内镜杂志 年份:1996
由于大肠癌的发生与部分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研究大肠息肉的发病年龄和解剖学分布特征对探讨大肠癌防治措施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南方医院肠镜检出的大肠息肉进行分析,以探讨大......
[期刊论文] 作者:季代金,张亚历, 来源: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年份:1995
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种多步骤多基因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模型。肿瘤组织向肠腔排出的肿瘤细胞很可能对大肠液中多种降解酶产生抵抗作用,因而可保持其DNA的稳定性。利用以PCR技术为基......
[期刊论文] 作者:郭文,张亚历, 来源:中国癌症杂志 年份:1999
目的 探讨微小卫星DNA不稳定性(MIN)与胃癌术前分期的关系。 方法 应用超声内镜对73例胃癌患者行术前分期,同时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内镜活检组织第2、5、17号染色体4个位点的MIN。 结果 MIN总的检......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历,郭文, 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郭文,张亚历,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蓝琳,张亚历, 来源: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年份:2002
肝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常见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快,预后差,自症状出现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在我国大陆,尤其东南沿海高发。自20世纪90年......
[期刊论文] 作者:季代金,张亚历,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2000
对9例大肠癌和3你良性大肠肿瘤石蜡标本的肿瘤灶、移行区和自身正常肠组织,应用反转录原位PCR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肿瘤早期即可能出现P^53基因mRNA改变,应用 RT-PCRIS检出P^53 mRNA的阳性率高于常规......
[期刊论文] 作者:季代金,张亚历, 来源:肿瘤 年份:1998
目的对参与在肠肿瘤细胞凋亡的三种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地42例良性大肠肿瘤和54例大肠癌进行检测。结果 良性肿瘤三咱基因产物p53、c-myc、bcl-2的阳性率分别为:4.8%、52.3%和66.7%。......
[期刊论文] 作者:郭文,张亚历, 来源: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1997
自1980年首次开发超声内镜(Endocopic ultra- sonography,EUS)以来,国际上EUS在临床消化系疾 病的应用取得了迅速发展,现已被称为胃肠道内镜学 中最为精确的影像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童华生,张亚历, 来源:医学与哲学 年份:2004
现代科技发展呈现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不同学科的交流,互相启迪,共同研究,能够产生新思想、新观点,促进新学科的成长[张玉台.科学思想碰撞的意义无法替代.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节选......
[期刊论文] 作者:沈健,张亚历, 来源:临床肿瘤学杂志 年份:2000
目的:通过检测结肠腺癌组织中iNOS、eNOS和CD34的表达,探讨NOS与结肠腺癌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NOS、eNOS和CD34在结肠癌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期刊论文] 作者:白杨,张亚历,等, 来源: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获取人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60基因(Hsp60),并将它克隆到质粒pET-22b(+)中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Hsp60,并将其定向插入pET-22b(+)载体中,通过DNA序列...
[期刊论文] 作者:朱薇,张亚历, 来源: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年份:2013
慢性胃炎与FD临床上两者容易造成混淆,理论上,慢性胃炎属于器质性病变,内镜下胃黏膜有糜烂或萎缩病变,病理活检表现为活动性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腺上皮损害为标志;萎缩性胃炎则......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历,侯双凤, 来源: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6
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发病机制的探讨已经有悠久历史。早在1956年Virchow首先提出了AS的炎症学说,认为AS是由于局部动脉内膜损伤或受刺激而引起的内膜炎性病变.Rokitansky(1...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历,候双凤, 来源: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年份:1986
本文介绍用火棉胶揭去血管内皮,制备内皮下内膜扫描电镜标本的方法。通过对正常兔主动脉内皮下内膜细胞的观察,证实了这种方法简单可靠,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态学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历,侯双凤, 来源: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份:1987
自从Mathews提出“人类血管疾病的自身免疫学机制”这一假说以来,探讨免疫机制在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简称AS)机制的新课题。本实验通过对过敏性血管损...
[会议论文] 作者:于海生,张亚历, 来源:2011全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暨第七届中日消化内镜学术研讨会 年份:2011
  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近10年确诊的肠结核、克罗恩病和原发性结直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希望筛查出具有鉴别价值的临床指标。方法:详细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
[会议论文] 作者:蔡军;张亚历;, 来源:2010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脾胃消化病学术会议 年份:2010
@@本研究拟检测IGF-Ⅱ在正常大肠黏膜、增生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了解IGF-Ⅱ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然后分析四组大肠组织中IGF-Ⅱ基因印迹状态,初步探讨IG......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