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5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Jason HILTON,王士俊,陈之端,田宝霖, 来源: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年份:1999
Recent palaeobotanical studies have provided new and important evidence on Chinese fossil plants. The majority of these fossils are distinct from fossil floras...
[期刊论文] 作者:李贵生, 孟征, 孔宏智, 陈之端, 路安民,,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2004
介绍了经典的花发育ABC模型以及随后发展的ABCD,ABCDE和四聚体模型,评述了在花进化研究中运用这些模型所取得的成果,如对买麻藤与被子植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的新认识,花被演...
[期刊论文] 作者:汤彦承, 路安民, 陈之端, 张原, 张富民,,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2002
在吸取各学派对被子植物原始类群界定的基础上 ,根据八纲系统 ,提出被子植物原始类群有 60科的新见解 ,并以分子系统学提出的狭义的基部类群 32科为对比 ,进行了植物地理学研...
[期刊论文] 作者:赵慧玲, 鲁丽敏, 苏俊霞, 陈之端,,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15
斑果藤族(Stixeae)和节蒴木属(Borthwickia)传统上被置于山柑科(Capparaceae),最近的分子和形态学证据均支持它们从山柑科中分离出来,节蒴木属已被提升为科,但斑果藤族的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刘忠,汪小全,陈之端,林祁,路安民,,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吴征镒, 路安民, 汤彦承, 陈之端, 李德铢,,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2002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 1 99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的续篇。在那两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本文提出木兰植物门 (被子植物 )的一个新分类系统纲...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玛丽,刘红梅,陆树刚,刘占林,陈之端,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2008
岩蕨科(Woodsiaceae)和球盖蕨科(Peranemaceae)历来被多数学者认为是亲缘关系密切的两个科,它们的系统位置一直存在争议,两科曾被放入三叉蕨科(Aspidiaceae)、碗蕨科(Dennstaedtiaceae......
[期刊论文] 作者:吴征镒,路安民,汤彦承,陈之端,李德铢,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2004
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98年发表的两篇文章的续篇.在那两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关于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演化问题的基本观点.本文提出木兰植物门(被子植物)的一个新分类系统纲要,将...
[期刊论文] 作者:王国庆, 王华锋, 来源:生物进化 年份:2021
中科院北京植物所陈之端老师团队和海南大学王华锋老师团队对海南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分局所属地区)、五指山南圣自然保护站和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风景区的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取样...
[期刊论文] 作者:刘红梅, 张宪春, 陈之端, 董仕勇, 仇寅龙,, 来源: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年份:2004
叉蕨科植物为泛热带分布,全世界约有20余属,中国产8属.本研究以属为单位进行类群取样,利用来自叶绿体基因组的两个基因(rbcL和atpB)对叉蕨科中国产全部8属植物进行系统发育重...
[期刊论文] 作者:王玛丽,陈之端,张宪春,陆树刚,赵桂仿,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2003
蹄盖蕨科Athyriaceae是蕨类植物中一个复杂的大科,由于属间关系不甚清楚,该科分类系统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新蹄盖蕨、拟鳞毛蕨属、假冷蕨属、肠蕨属、短肠蕨属和菜蕨属的系统位...
[期刊论文] 作者:谷婧,彭勇,许利嘉,肖伟,陈之端,肖培根,, 来源:中药材 年份:2011
目的:明确目前苦丁茶商品的原植物,为苦丁茶资源开发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整理关于苦丁茶原植物的记载;收集全国苦丁茶主要生产和销售省区的苦丁茶商品,对其原植物...
[期刊论文] 作者:朱俊义, 张力凡, 沈鹏, 任保青, 梁宇, 陈之端,, 来源: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年份:201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桦木科榛属榛、毛榛和滇榛的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榛属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
[期刊论文] 作者:朱俊义, 张力凡, 沈鹏, 任保青, 梁宇, 陈之端,,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14
植物体为适应自己的传粉系统,表现出高度的适应特征。风媒花植物为适应风传播花粉,要形成特殊的结构,以扩大接受花粉粒的面积。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桦木科(B e t u l a c e a...
[期刊论文] 作者:朱俊义,张力凡,沈鹏,任保青,梁宇,陈之端,,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2014
在扫描电镜下首次观察了桦木科鹅耳枥属千金榆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千金榆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原基分生......
[期刊论文] 作者:张道远,陈之端,孙海英,尹林克,潘伯荣,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2004
采用PCR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中国柽柳科3属10种代表植物的ITS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内片段长度、GC含量和位点变异量上均比较一致;ITS-1长度为249~269,ITS-2长度为224~253...
[期刊论文] 作者:张力凡, 周繇, 任保青, 梁宇, 王雯雯, 陈之端, 朱俊, 来源:植物学报 年份:2004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桦木科(Betulaceae)铁木属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结果显示,铁木雌花序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原基分化出1枚初级苞片和一团小花序...
[期刊论文] 作者:杨宇昌,马欣堂,郑海磊,张谢勇,杨福生,陈之端, 来源:西北植物学报 年份:2021
该研究考证了石蒜科葱属植物黑脉葱(Allium rhabdotum Stearn)的主模式标本采集地,指出该地点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错那县,而不在不丹王国境内,因此黑脉葱并非不丹特...
[期刊论文] 作者:刘寿坡,朱占学,张瑛,高学政,张守良,龙三群,陈之端, 来源:林业科学研究 年份:1988
本项研究主要在山东省冠县毛白杨林场进行,研究了毛白杨片林的林分生长规律、生物量积累及它们与土壤条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白杨生长量在不同土壤上差异甚大,其年平均材...
[期刊论文] 作者:陈之端,汪小全,孙海英,韩英,张志宪,邹喻苹,路安民,,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1998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