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泉阳,蒋士卿,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09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利用中医消肿、化瘀、排脓、生肌的方法,服用归芍骨康汤治疗。结果口服归芍骨康汤40例中痊愈30例、好转10例。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慢...
[期刊论文] 作者:付槟梵,蒋士卿,, 来源: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份:2017
目的观察六君子汤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本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区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期刊论文] 作者:邵玉英, 蒋士卿,, 来源:国医论坛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张凤岭, 蒋士卿,, 来源:中医研究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王淑玲,蒋士卿, 来源:中国医药学报 年份:1999
痰乃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其形成机理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故而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依笔者之见,...
[期刊论文] 作者:蒋士卿,杨钦河,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付槟梵, 蒋士卿,, 来源:新中医 年份:201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拔罐疗法联合中药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并发带状疱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阿昔...
[期刊论文] 作者:蒋士卿, 李永红,, 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段燕君,蒋士卿,, 来源: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2009
化疗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而乳腺癌化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为提高化疗效果和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从2003年6月至2008年7月对50例乳腺癌根治术...
[期刊论文] 作者:王祥麒,蒋士卿,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10
目的:探讨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对重组基底膜的侵袭作用及至生胶囊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12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至生胶囊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复方斑蝥胶囊对照组......
[期刊论文] 作者:蒋士卿,王红玲,,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10
目的:观察精元康胶囊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GP方案化疗的影响。方法:6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GP方案化疗,其中治疗组32例化疗前3d开始至化疗结束后14d加用精元康胶囊,对照组......
[期刊论文] 作者:蒋士卿,崔军辉,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12
目的:本研究运用精元康胶囊配合化疗,观察中医药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患者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以临床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 100 例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0......
[期刊论文] 作者:蒋士卿,王红玲,, 来源:中医学报 年份:2009
目的:研究精元康胶囊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及骨髓有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探索精元康胶囊恢复骨髓造血功能的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期刊论文] 作者:张跃强,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光,蒋士卿, 来源:光明中医 年份:2009
黄芪不仅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作用 还具有良好的补血、活血功效。通过对黄芪药理作用及其在艾滋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分析,对黄芪在艾滋病治疗中的运用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光,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通过对中、西药治疗艾滋病的历史回顾,分析两者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中西药并重治疗艾滋病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急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高希言,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份:1996
论针药并用的作用方式与机理高希言,蒋土卿,许东升(河南中医学院,郑州450003)主题词针药并用/方法针药结合是指在同一患者身上,针对某一病症,同时施以针灸和药物两种治疗措施,包括针灸加中药......
[期刊论文] 作者:苗明三,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份:1999
由于动物模型与临床病或证有较大的相似性,近年来动物模型的变制及模型的应用有了较大发展,在新药创制、水平较高的科研中,动物模型的应用及恰当与否成了评价其质量的一个标准。......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新, 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05
痰证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它既是多种疾病的病理产物,又是导致多种疾病的病理基础.而粘附分子理论为现代分子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粘附分子在疾病的生理、病理过程中具有多方面...
[期刊论文] 作者:李永红,蒋士卿, 来源:河南中医药学刊 年份:200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