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01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6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广西教育 年份:2014
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要求我们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着力于数学...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不仅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艺美学领域也影响巨大。朱熹的美学思想以“道”为根本,反对“文”的独立地位,不过他并未彻底否定文辞的形式......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史哲 年份:1991
“物我双会”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命题,肇始于南朝,极盛于清代,它不仅有其理论演变的逻辑进程,而且有其思想发生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世界观,以“虚静”为...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8
"美学"学科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最早确立,集中体现在1920年代问世的吕澂、范寿康、陈望道的三部《美学概论》中。三部专著都坚持"美学是研究美的哲学"的学科定义,认为美学应...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06
关于文学创作的方法,古代文论既论述到“活法”,又论述到“定法”。本文从与“活法”的联系入手界说“定法”的内涵,然后置“定法”说于历时的考量中,并就“定法”的具体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小说的艺术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毛宗岗肯定《三国演义》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系列"奇才"。小说情节的审美魅力,既在于犯而能避,"同树异枝"、"同花异果",又在于变化莫...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章回顾了中国古代在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方面的政治实践、理论探讨和制度建设,总结了中国古代人才观中值得今天借鉴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不仅为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1997
本文从天台宗的“一念三千”、“华严宗的“心融万有”、禅宗的“万法尽在自心中”、法相宗的“一切唯织”诸方面论证了“三界唯心”的佛教世界观和佛学的“心学”特色,由此推......
[会议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 年份:2004
作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以“道”为美的学说,并对“道”加以改造,建构了他的适性为美、全性为美的美学系统,另外对主体特殊的审美经验——“至...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人文杂志 年份:2019
“中国美学史学科体系研究”笔谈对李泽厚、叶朗、敏泽、陈望衡、王文生、于民、张法、王振复、许明、陈炎、朱志荣等学者独著或主编的中国美学史著作做了客观的盘点和评估,...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2018
在新世纪的美学体系的重构活动中,笔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乐感美学》是一部抓住'美'的'乐感'性能自觉重建后形而上学时代美学形上体系的专著,...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当代修辞学 年份:1992
汉语字是单音节的。音节由声、韵构成。音节间声母相同,为双声;音节间韵母相同,为叠韵。音节间的双声、叠韵关系,使汉语言本身具有一种声韵的协调美,一种音乐性。先秦的诗人们对日......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文艺争鸣 年份:2004
中国美学史不是美学资料的串联堆砌,而是中国美学精神的逻辑运行史。透过林林总总的材料,提炼其背后的美学精神,追踪其运行轨迹,辨析其时代特征,是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真正...
[会议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04
本文回顾了历史上各种空想共产主义学说,剖析了马克思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对它的变革与发展,以期对人们客观认识两者的异同,用科学的实...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5
"建设性后现代"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格里芬提出的方法论概念。有感于现代美学及否定性后现代理论自身的解构主义、虚无主义等缺陷,它主张"在解构的基础上建构",也就是德国美学家...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善恶是人类价值的基本形态。扬善去恶是人格修养的基本准则。然而,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我们认识得并不很清楚。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把善恶视为一种固定不变的客观品质或属性,...
[会议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 年份:2004
有关《文心雕龙》研究的文章不计其数。不过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意味着《文心雕龙》的文章就做尽了,我们就无话可说了。恰恰相反,在这种表面的浮华底下,我们却看到了太多...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什么是“文学”?“文学”的特征是什么?中国古代很少作正面再说。本文以”文学“的外延——文体论入手,考察了它所显示的“文学”内涵、指出:“文学”的特征是“文字”,“文...
[期刊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0
1、“文气说”:文学生命论中国古代文论很强调文学作品如同有机生命体,应当充满健旺的生命力。所谓“文以气为主”、“诗文者,生气也”,倡导的就是这种生命力。中国古代...
[学位论文] 作者:祁志祥,, 来源: 年份:2003
本文是一部系统阐释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专著。全书分上、中、下三编。上、中编为美论,下编为美感论。在美论中,上编探讨中国古代关于美本质的普遍看法,中编探讨儒家、道家、佛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