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6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04
卓发之、卓人月与卓尔康、卓人皋两对父子,是明清之际杭州卓氏文人群中比较重要,而当今学者对其生平情况又知之甚少的四位有代表性的作家.该文依据众多善本文献对这四位作家...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诗僧石濂曾长期是屈大均过从甚密的一位朋友,是明末清初岭南诗僧群体中的重要一员,他的作品具有摆脱酸笋、气近儒者、性灵主导、摹形独到四个特色;其最终被迫害致死,既是统治...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文教资料 年份:2001
二十四卷白话通俗小说的排印出版和价值评估,是近年明清小说研究界较受瞩目的事件之一.众所周知,该书卷首作者曹去晶自序署年为雍正庚戌(八年,1730),因此,可算清初的...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台湾孔子”沈光文,长期被认为早于郑成功收复台湾十年即在荷人统治下致力汉文教育和中华文化的传播;作为民族气节坚定的明遗民,向台湾人民传承了抗清不屈、眷怀故国的民族大义......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摘要] 出于明遗民的使命自觉和当代司马迁的文化选择,李世熊创作了相当一批忠愤之气磅礴四溢而又极富诗意和生气的散文,是一位名烛南天并辉映整个有清一代文坛的清初散文巨子。以李世熊、彭士望、魏禧、屈大均、王猷定、黄宗羲、张岱等为节点,明遗民的散文创作形......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针对墐钱木偶盛行的诗坛现状,清初遗民诗人接续前人的求索精神,重提"真诗".真诗的要义,从诗人主观方面来说,就是诗要有"真性情",要"有诸己而后出",在这方面,他们不仅继承明末...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8
或许是由于第一次独立创作小说的缘故,《金瓶梅》的作者小说家的角色意识显然尚欠足够的纯度;这就是说,兰陵笑笑生除了拥有后人尊奉的“小说家”头衔,头上还满不在乎地同时戴着其他几顶帽子。帽影落在身上虽然影响了观瞻的清爽,却也为我们寻访作者踪迹增加了线索。一......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04
的出版被誉为学术界与出版界的一大盛事,但巨璧之瑕,在所难免,主要表现在明人误作清人、一人前后两处著录、词人生卒年不确等事实讹误,及误收南明反清烈...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章举出为《金瓶梅词话》研究者不甚留意的零碎语料,以考见小说所影射背景与作者的边塞阅历。...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4
作者披览明遗民别集,从中发现七种清初已佚戏曲名目,为前人所未知;七曲及相关序言、题词对有关清初戏曲创作与批评风尚,以及遗民文化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本文在辨驳有关金本《水浒》一系列模糊认识的基础上,指出金本《水浒》的出现在《水浒》传播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原作的思想精华和审美价值,促进了在人民......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浙江社会科学 年份:2009
《越绝书》文本所言,至多为今浙江境内一次扩散型移民,并非对今浙江全境人口结构的改变;司马迁胪陈秦始皇君临天下后行踪,含其移民举措和封禅会稽之一举一动,只字未及越地移民,说明此事并不存在,即使存在亦规模小至可以忽略不计;所谓“因徙天下有罪谪吏民”实乃与民政无......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2007
越文化意涵多重,其最早享名于世的形态,乃是先秦时期的越国文化。越国文化的建树甚多,就政治层面而言,通过灭吴崛起,它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一个范本,成为缔造中华民族精...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从小说文体的内涵精髓而非现代小说的一般形式出发,应以"唐五代通俗小说"代替"唐代话本"概念,指称唐五代以通俗语体包括通俗说唱语体写成的虚构性叙事作品.它们是我国古代通...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2002
《昭代丛书》、《虞初新志》编者张潮,世皆知为清初著名出版家、小说家,少数学者还知其为《笔歌》、《幽梦影》等书作者,乃曲家和杂家,然乾隆以后迄今皆不知张潮还是康熙间名...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9
《金瓶梅》添设了《水浒传》所缺乏的民族危亡的时代大背景。作者具有较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御敌卫国热情,及与此相关的生活阅历;同时,尤其是在小说结尾部,作者又显示了不歧视......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东周时代兴越灭吴、称霸中原的越王勾践,长期享有“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荣乐”的恶谥。然而考察历史可以发现,吴越矛盾既不可避免,勾践之兴越灭吴并“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金瓶梅词话》五十三至五十七回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国际金学界未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使用方言的惯性、白描艺术水平、情节逻辑与形象逻辑等角度,在全盘考察词...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年份:2004
清初绍兴遗民群作为清初浙东两大遗民群之一,又分为在乡本籍遗民、在外流寓遗民和寓此外地遗民三类,该文介绍鲜为人知的第二类两个代表遗民的生平与创作.两位都是在明亡之后...
[期刊论文] 作者:潘承玉,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9
《明代辞赋述略》为自标甚高的“静一学术论丛”系列专著之一。稍加检视,全书选题意义阙如,没有任何学术支点;文字竞六成属辞赋原作引文,近四成属作家生平和文意串释,学理逻辑空缺;全书没有一条注释,没有一处显示参考、吸收或驳正前人观点,参考书目中直接相关著述仅三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