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3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4
汉武帝在求仙过程中兼顾昆仑神话和蓬莱神话 ,是造成二者融合的契机。由于蓬莱神话在汉代的影响超过昆仑神话 ,这就使得它在与昆仑神话融合时居于主导地位。蓬莱神话对昆仑神...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1991
蓬莱神话和昆仑神话是两个并列的系统,学术界的传统看法是:昆仑神话起源于我国西部地区,是由西北古族创造的,它流传到东方以后,才在沿海地区形成蓬莱神话。前辈学者闻一...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6
《诗经.国风》的篇章结构主要有两种模式:或是采用三章成篇模式,或是采用两章成篇模式。三章成篇模式是受周公制礼影响的产物,渗透的是以三为节的理念,是周代礼乐文明的结晶;...
[学位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斯文 年份:2019
当下对《周公之琴舞》中九絉所做的研究,基本是以简文整理者在注释中给出的结论为依据。而简文整理者对絉字所做的解释,采用的是声训的处理方式,缺少必要的文献支撑,所得出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西部学刊 年份:2015
李斯撰写的刻石文,采用的是以六为纪的结构模式。三句一节的作品六篇,三十六句的作品每篇六章,七十二句的作品每篇六段,所有作品均是每章六句,押韵也以六为基本单位。李斯刻...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先秦两汉时期是多种诗体的生成阶段,新诗体的产生有规律可循。早期诗歌体式的演变,呈现出由短变长的总体发展趋势。一种诗歌体式的产生,是借鉴已有的诗体,改造扩充,从而生成...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2004
《穆天子传》记载的穄,指的是具有粘性的谷类作物,对它的误解来自南北语言的隔阂。牥牛指形体状态横向发达的牛,它的这种含义源自文字构形从方。枝斯之石指旁逸斜出形态的怪...
[会议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 年份:2004
古代各族都有自己的祖先神话。由于所处历史阶段的相似以及各族先民原始思维所具有的某些共性,各族祖先神话往往出现惊人的相似性,甚至在一些细节上也完全相同。对此,许...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1988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书法名帖,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历来为书法界和文学界所器重。唐宋以来,人们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就存在着分歧。至清光绪年同,李文田又对它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1996
古代边塞诗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纪实型,一种是想象型。所谓纪实型,就是诗的作者身临其境,写的是在边塞实际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边塞从军的切身体验。所谓想象型,就是诗人并...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98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如下一段引起古今文人共鸣的话语:“呜呼!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王勃生活在大唐...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0
同类意象的演变和重构,是从《离骚》到《九章》的重要发展轨迹之一。《离骚》中的香花芳草没有直接作为抒情主人公的化身出现,《九章》则把抒情主人公比做香花芳草。抒情主人...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艺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1989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名著,它虽然重点谈的是家庭教育,但对整个社会的教育都有普遍意义。这部书是古代的启蒙读物,几乎是家喻户晓。该书的作者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河北学刊 年份:2008
先秦两汉散文对于人的形貌描写,贯穿着巫术与理性精神的矛盾并存、壮观秀丽之美和怪异荒诞之美的错杂。对于人的形貌差异,作者往往从所处地形、地貌方面寻找原因,并将人的形...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1985
阴阳学说是周代的传统哲学,阴阳二气被说成是整个宇宙的主宰。在这个学说深化的过程中,人们以主观感觉为基础而展开联想,对阴阳二气的特征进行了多侧面、多层次的论述,...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1993
王亥是殷人先祖,有关他的传说散见于《山海经》、《竹书纪年》、《楚辞》等典籍。有关王亥的传说内容不多,具体情节也比较简单,但却是研究古代各部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从中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夏族用清水祭记祖先,礼书有明文记载,商、周二族的祭祖诗却见不到以清水为祭品的现象。酒是大禹时期出现的,夏族又对酒抱着疏远和排斥态度,从而决定了酒不能成为夏族的祭品。用水......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离骚》中佩饰意象出现的频率很高,和周代礼乐文化的威仪之美密切相关,同时还和楚地的佩饰传说密不可分,后者是从生命的层面看待人和佩饰的关联。《离骚》中佩饰所用的香草,...
[期刊论文] 作者:李炳海,,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91
孔子是殷人后裔,齐鲁是东夷故地,春秋时期,虽然周族与商族的融合已经基本完成,但是,殷商及东夷文化作为历史传统依然具有强大的惯性,潜移默化地起着作用。在这样历史条...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