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40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2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罗玉功,李晚忱,承经宇,付锡三, 来源: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93
通过30多代的连续定向培育和连续定向选择,将杂交材料的茧层率由27%左右提高到30%以上,育成了世界上茧层率最高的3个中系基础品种。介绍了培育和选择的具体方法,并讨论了有关的......
[期刊论文] 作者:付凤玲,冯质雷,渠柏艳,李晚忱,,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06
以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低不同的9个玉米自交系未成熟胚为外植体,用改良N6培养基诱导培养愈伤组织。酶联免疫法测定不同培养时间后未成熟胚,以及由此诱导的胚性和非胚性愈伤...
[期刊论文] 作者:赵茂俊,张志明,李晚忱,潘光堂,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6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的一种严重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系统地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和防治措施以及玉米纹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世斌,李晚忱,荣廷昭,陈永燕, 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1
用引物组合EcoRI-AGG/Msel-CAA对我国19个玉米骨干自交系进行AFLP指纹图谱,平均对每个自交系扩增出近70条带,其中近40条带具有多态性,Mo17、A318、ES21分别有自己的特征带.结...
[期刊论文] 作者:赵茂俊,张志明,李晚忱,潘光堂,,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06
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上一种重要病害,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本文系统介绍了玉米纹枯病症状、病原菌、致病机理、发病规律、防治措施以及玉米敛枯病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
[期刊论文] 作者:于海清,渠柏艳,付凤玲,李晚忱,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2005
将组成型表达的玉米泛素启动子与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pTI连接,插人根癌农杆菌双T-DNA质粒,构建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潮霉素选择标记基因hyg;另一个T-DNA结构域含有抗虫...
[期刊论文] 作者:周树峰,李晚忱,付凤玲,荣廷昭,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2
利用塑料大棚遮挡降水,在土壤含水量略高于萎蔫系数的干旱条件下,调查57个常用自交系的籽粒产量,并以正常灌水条件下的籽粒产量为对照,转换为耐旱系数.鉴定结果认为,81565为...
[期刊论文] 作者:承经宇,罗玉功,李晚忱,付锡三, 来源:北方蚕业 年份:1992
运用限性斑纹品种,可以提高生产一代杂交种的劳动生产率,确保杂交彻底,提高蚕种质量。限性品种首先由日本人田岛氏在1940年发现并育成,以后经许多育种家的努力,在生产上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罗玉功,承经宇,李晚忱,付锡三, 来源:蚕学通讯 年份:1993
采用杂交与系统选育的方法,从F3开始进行蛾区育,对入选蛾区及其个体应用茧质与丝质选育相结合的方法,茧质选择以个体为主,入选的个体对号交配,使茧层量基因尽快累...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世斌,荣廷昭,李晚忱,潘光堂,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2004
以3个新近选育和16个生产上常用骨干系总计19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比较它们在数量性状和AFLPs上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表型数量性状与AFLPs数据的两种聚类结果都与自交系系谱有...
[期刊论文] 作者:任小丹,陈玲,杨琳,李晚忱,付凤玲,, 来源:广西植物 年份:2016
玉米雄穗通常较发达,散粉量大于授粉需要,过量消耗能量会影响光合产物向果穗的分配,过于发达的雄穗还会影响群体透光性、降低光合效率。生产实践和育种研究证明,由于雄穗大小与玉......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世斌,冯质雷,李晚忱,荣廷昭,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5
以N87—1(耐旱)×9526(敏感)的R群体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03个SSR标记的连锁图谱,在干旱胁迫与正常灌溉两种环境下对183个F1家系的初生根数、根干重和产量等3个性状进行...
[期刊论文] 作者:付凤玲,李晚忱,荣廷昭,潘光堂,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将N6培养基Ca2+浓度从1.13 mmol/L提高到5 mmol/L,对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在一次继代过程中,Ca2+浓度为5 mmol/L的培养基...
[期刊论文] 作者:刘鑫,邹郁陶,牟巍,李晚忱,付凤玲,,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6
为了给玉米转基因研究提供更多的非生物逆境诱导启动子,寻找只在逆境胁迫条件下适当驱动外源抗逆基因的表达,在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克隆与水稻DREB1B转录因子基因同源的...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丽,聂永心,曹墨菊,潘光堂,李晚忱, 来源: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2003
选用遍布玉米全基因组的SSR引物,检测西南山地丘陵生态区主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态性,以此估算自交系间DNA分子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将119个自交系划分为14个类群,与自交...
[期刊论文] 作者:李晚忱,荣廷昭,雷本鸣,曹墨菊,胡长远,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1
从地理远缘杂交和亲缘远缘杂交群体中 ,分离选育川 G、类 2、类 3三个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恢保关系鉴定和线粒体 DNA的 RFL P分析表明 ,三个不育系均属 C组细胞质雄性不育...
[期刊论文] 作者:陈佳佳,牟巍,周树峰,李晚忱,付凤玲, 来源:核农学报 年份:2014
利用转基因技术转化利用外源抗性基因,可提高玉米对非生物逆境的抵抗能力,改良其在不良环境下的稳产性。但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采用组成型启动子启动外源抗逆基因过量表达,虽然......
[期刊论文] 作者:赵茂俊, 张志明, 张世煌, 李晚忱, Maria Luz, 来源:高技术通讯 年份:2005
以玉米自交系R15(抗)×478(感)的F2分离群体(229个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包含146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玉米基因组1666 cM,平均图距11.4 cM.通过麦粒嵌入法...
[期刊论文] 作者:赵德智,蒋连辉,李晚忱,韩强,颜蓉, 来源:四川蚕业 年份:1997
将省外引进的春蕾×锡芳、春蕾×镇珠、871×872三个家蚕新品种,以781×782·734和菁松×皓月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综合成绩以春蕾×锡芳...
[期刊论文] 作者:何亮,李富华,沙莉娜,付凤玲,李晚忱, 来源:作物学报 年份:2008
在先期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运用电子克隆和反转录PCR技术克隆玉米PP2C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再分别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非放射性标记法,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耐旱性不同的自交系P...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