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17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年份:2009
《风雅颂》在话语形态上存在着两大分裂:《风雅颂》文本与《诗经》文本的分裂;强大的叙事者声音和软弱的主人公声音之间的分裂,这两种分裂凸现了作者面对现实的某种无力,也正...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文学评论 年份:2019
胡适晚清民初的语言实践,包括"听""说""写""译"四种方式。"听"指"听戏观剧",即听戏观剧带来对戏剧说白的新的理解;"说"主要指演讲,即英文演说和中文演说产生出对口语体表达的...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04
无论学界对郭沫若人格的评价如何不同,郭沫若白话新诗在1920年前后的横空出世,确实都称得上开一代诗风,其地位不可动摇。郭沫若白话新诗的欧化早有人关注,但如何把语言与...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8
本文对“话语”提出了“话语生存论”的解读方式,在理论上,话语生存论认为一种话语方式包括三个层次:语言/言语、陈述和生存,是这三个层次的浑然统一;在方法论上,话语生存论提出的话......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6
本次丽娃沙龙讨论文学史研究中的地域视野,其意义不在于替代文学史研究中常见的时间视野,而在于提供另一种认识角度,以加深对文学史现象的理解。三篇文章,分别以延安根据地、北京......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中文自学指导 年份:2008
"意义"是一个很危险的词语,常常挂在人们的口头上。平常不由自主地反复使用它,教育学生说人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填写课题的时候说该课题如何有现实意义,如何有理论意义。"意...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9
晚清民初,汉语的世界性遭遇表现为受到英语、日语和万国新语等异域语言的冲击。章太炎以汉语为根基夯实着他的学术“自心”,自决抵制日语和万国新语对汉语的冲击,维护汉语的正当与庄严,可也并不否认这些语言在自身地域内的合法性;同时,他从文化角度又时常肯定梵语、亚......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10
晚清如梁启超等受过严格八股文训练的学人,要想摆脱八股文句式构造和思维方式的约束,实现文学的现代转换,往往要经历"炼狱"般的过程。本文以梁启超为个案,试图探讨他在文学实践中解构八股文的方式,首先描述了晚清批判八股文的言说场域以及梁启超的姿态;其次分析了......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2007
本文从话语的角度描述了20世纪战争年代(1937—1948)的一种文艺权威话语,这种话语是以毛泽东的话语形式来表现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这种话语的功能与实践:第一,双重言说系统的明朗......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2016
引言作为“火凤凰”丛书之一的《狱里狱外》是这样结尾的:我一生四次从监狱里走出来,都是处于风雨骤变的年代。一九三六年出狱,一年以后爆发了全面抗战;一九四五年八月第二次...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5
胡适的《尝试集》是他"实地试验白话"之作,以证明白话可以创作出好的诗歌。胡适的诗来自于他的生活,他对现实的感知,追求"自然"的白话新诗音节;胡适青睐虚词以调和文言和白话...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王国维虽然没有对遭遇其他语言冲击的汉字与汉语发表过多的看法,但他鲜明主张积极采用日译汉词中的“新学语”以输入新思想。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大量翻译采用双音节或三音节结构......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人文学术与当代社会之间,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从晚清以来,就一直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文学术又面临新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讲,人文学术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在今天有了重新总结、重新提炼的机缘,中国经......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严复的语言观以“器”作为本体,重视汉语的实用理性。严复从两个层面改变了汉语的传统实用理性:在语言观念上,严复强调汉语获取西方学理;在语言实践上,严复重视汉语词义与西方学理......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2005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现实战争的境域是胡风话语的生长境域,战争的日常化和私人化,使得战争成为胡风话语的逻辑起点;同时也使得胡风话语渗透着二元对立的战争思维方式,表现为“我们”体主语和战争术语相结合的话语特征;而胡风以“人民”为中心的战争启蒙观使得胡风话......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10
一、'历史之同情'与对十七年文学书写的焦虑董之林女士的学术新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以下简称《热风时节》)上下两册,...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年份:2010
本文论述胡风作为话语主体的诞生方式。作为话语主体的胡风是在对抗与对话的双重关系中诞生的,一方面,胡风的言说一直是在左翼内部与左翼的某些倾向对抗着,另一方面,胡风的言...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6
现实主义对于胡风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文艺理论,更重要的是胡风生存的意义之源。“置身”表现为胡风在“烦”之境域中微末存在的生命感受和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伟大想象之间的冲突,成......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严复的古文书写与语言伦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观照:一是其"声与神会"与"讲求事理"的文章观,因其"事理"内涵的变化突破了八股文书写的某些边界;二是严复古文书写中蕴含的新机和压制性因......
[期刊论文] 作者:文贵良,,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严复在"市肆——market"、"直——right"、"小己——individual"、"计学——economics"等词语的翻译中,实践了他所谓的"六书乃治群学之秘笈"的现代格义方法:通过英语词源考古与汉字造形......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