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90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冯梅,安美建,安春雷,史贵涛,赵越,李院生,Douglas, 来源:极地研究 年份:2014
自第4个国际极地年2007/2008开始至2013年,中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相继在自南极大陆边缘的中山站至东南极地形最高点昆仑站(Dome A)一线进行了低温甚宽频地震观测。本文对7个天...
[期刊论文] 作者:汪锐,谭成轩,安美建,冯梅,卢君,张劲松,毛星,, 来源:地学前缘 年份:2004
采用2002年—2012年首都圈台网事件目录和2008年12月—2011年11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布设的微震台网记录的地震事件目录,分别运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和Geige...
[期刊论文] 作者:冯梅,安美建,安春雷,史贵涛,赵越,李院生,Douglas Wiens,, 来源:极地研究 年份:2014
自第4个国际极地年2007/2008开始至2013年,中国南极内陆冰盖科考队相继在自南极大陆边缘的中山站至东南极地形最高点昆仑站(Dome A)一线进行了低温甚宽频地震观测。本文对7个...
[会议论文] 作者:王小凤, 冯梅, 安美建, 史大年, 马寅生, 陈宣华, 区明益, 来源: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沈旭章,刘勉,高原,安美建,张元生,石玉涛,刘旭宙,任骏声,,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在印度板块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深部物质发生了东向迁移。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和海原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的北边界和东北边界。边界区域的岩石圈变形机制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
[会议论文] 作者:安美建,Douglas Wiens,赵越,冯梅,Andy Nyblade,Masaki Kanao,李院生,Alessia Maggi,Jean-Jacques Léveque,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年份:2011
利用面波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和台站之间的地壳和岩石圈三维剪切波波速结构,利用该波速结构可以获得地壳厚度和岩石圈厚度等重要的科学数据。本研究利用面波频散观测直接反演了南极板块(南极大陆及周边海域)三维波速结构,进而获得南极板块地壳厚度分布图。......
[期刊论文] 作者: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吴珍汉,安美建,张永双,杨农,陈正乐,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08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川断......
[期刊论文] 作者:胡景,钱佳威,郭浩,王康东,翟秋实,张海江,姚华建,张伟,安美建,, 来源:中国地震 年份:2016
针对气枪主动源监测中相位加权叠加数据绝对到时拾取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台站之间叠加信号波形的相似性,利用台站对波形的互相关得到更准确到时差的策略。在此基...
[期刊论文] 作者:马寅生,史大年,安美建,王小凤,霍光辉,李国岐,尹成明,张西娟,施炜,杜建军,, 来源: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份:2005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论文] 作者:马寅生,史大年,安美建,王小凤,霍光辉,李国歧,尹成明,张西娟,施炜,杜建军, 来源:地质力学学报 年份:2005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发生40年来最强烈的地震,造成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大地震在4000km外的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狮子沟地震台阵网上有长达1000多秒的明...
[会议论文] 作者:Sun Yao,孙尧,Feng Mei,冯梅,An Meijian,安美建,Wang Rui,汪锐,Long Changxing,龙长兴,Yang Zhenyu,杨振宇,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2
本文利用HYPO71程序对有关地震事件进行了定位,地震定位结果呈带状分布。通过测试表明对定位出的盈江地震所组成的地震带在排布方向上是基本可信的,最后对盈江地区主震及其发生前后地震的分布显示特点进行了总结。......
[期刊论文] 作者:沈旭章,刘勉,高原,安美建,张元生,石玉涛,刘旭宙,任骏声,秦满忠,魏从信,郭晓,, 来源:国际地震动态 年份:2015
在印度板块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深部物质发生了东向迁移。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和海原断裂构成了青藏高原的北边界和东北边界。边界区域的岩石圈变形机制是研究青藏高原隆...
[会议论文] 作者:沈旭章,魏从信,郭晓,刘勉,高原,安美建,张元生,石玉涛,刘旭宙,任骏声,秦满忠,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5
本研究区覆盖了海原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部分阿拉善地块和部分鄂尔多斯地块。沿不同剖面、跨越不同地块的接收函数结果较清晰显示了不同地块下方LAB的差别。Ordos地块下方LAB界面清晰、结果相对简单。阿拉善地块东南角和六盘山造山带以西,LAB呈现较为复杂的结......
[期刊论文] 作者: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吴珍汉,安美建,张永双,杨农,陈正乐,雷伟志,施炜,石菊松,, 来源:地球学报 年份:2008
5月16—24日对川西汶川大地震震中区的发震断裂地带进行的实地考察和初步测量,获得了宝贵的地表变形和同震位移量数据资料,证实汶川地震属于逆冲断裂型地震,主破裂沿映秀—北...
[会议论文] 作者:王小凤,李会军,李国岐,蒋荣宝,李丽,尹成明,冯梅,安美建,马寅生,王连庆,陈宣华,区明益,霍光辉,田晓娟,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对微地震台阵网天然地震层析成像在柴西深层构造解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一方面它不需要人工激发震源,另一方面它利用的是直达波而不是反射波......
[会议论文] 作者:沈旭章[1]魏从信[1]郭晓[1]刘勉[2]高原[3]安美建[4]张元生[1]石玉涛[3]刘旭宙[1]任骏声[1]秦满忠[1], 来源: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5
本研究区覆盖了海原断裂带、六盘山断裂带、部分阿拉善地块和部分鄂尔多斯地块。沿不同剖面、跨越不同地块的接收函数结果较清晰显示了不同地块下方LAB的差别。Ordos地块下方...
[会议论文] 作者:冯梅,李会军,李国岐,蒋荣宝,李丽,张西娟,安美建,王小凤,马寅生,王连庆,陈宣华,区明益,霍光辉,田晓娟,尹成明,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对利用微地震观测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深部构造活动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技术方法、地震观测数据、结果及解释等进行了论述。...
[会议论文] 作者:冯梅,李会军,李国岐,蒋荣宝,李丽,张西娟,尹成明,安美建,王小凤,马寅生,王连庆,陈宣华,区明益,霍光辉,田晓娟, 来源:第七届全国地质力学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本文对利用微地震观测研究柴达木盆地西部狮子沟地区深部构造活动进行了研究。文章围绕技术方法、地震观测数据、结果及解释等进行了论述。...
[会议论文] 作者:王小凤,田晓娟,张西娟,李会军,李国岐,蒋荣宝,党玉琪,陈志勇,刘云田,张敏,尹成明,冯梅,江波,张道伟,安美建,史大年,马寅生,陈宣华,区明益,霍光辉,王连庆, 来源: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是近几年才在国际上兴起的。它区别于人工反射地震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该方法利用的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被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信息。而人工反射地震则需要在地表人工主动激发震源。所以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优点不仅在于其经济......
[会议论文] 作者:王小凤[1]田晓娟[1]张西娟[1]李会军[1]李国岐[1]蒋荣宝[1]党玉琪[2]陈志勇[2]刘云田[2]张敏[2]尹成明[2]冯梅[1]江波[2]张道伟[2]安美建[1]史大年[3]马寅生[1]陈宣华, 来源:第四届油气成藏机理与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6
天然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在勘探领域的应用是近几年才在国际上兴起的。它区别于人工反射地震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该方法利用的是来自地球内部的被动震源产生的地震波信息。而人工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