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0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唐小平,袁小珍,唐漾波,吴婉芬,刘国莲,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7
为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抗体分型的可能性及其意义,采用酶联免疫技术(EIA)对14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HCV型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并比较其与基因分型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63.6%(89)的患者检测出HCV血清型特异性抗体,其中血清1型占87.6% (78/89),血清2型占6.7%(6/89),血清1+......
[期刊论文] 作者:姚光弼,计焱焱,周霞秋,王勤环,吴婉芬,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 探讨双环醇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慢性病毒性丙型肝炎患者 39例 ,按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 ,以 1∶1的比例分为双环醇组 (A组 )和安慰剂 (同样形状...
[期刊论文] 作者:施清士,吴婉芬,方庆动,杨雪明,李国佳,, 来源:中级医刊 年份:1990
声带息肉是喉科常见病之一,发病以干部、工人、教师及营业员较多(88.2%)。发音不当或发音过度的外伤戍炎症,使声带 Reinke 层出血、水肿演变而成,为不可逆性改变,需手术摘除...
[期刊论文] 作者:罗幸儿,吴婉芬,许永俊,易俊卿,魏绍静,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复春,冼超,蔡晓莉,吴婉芬,李延坤(校对),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1997
[期刊论文] 作者:连粤湘,谭俊,邓子德,尹枳标,吴婉芬,唐小平, 来源: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份:200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体外抗HBV活性。方法:采用HBV的体外细胞培养系统(2.2.15细胞)进行双草退黄冲剂抗HBV作用的筛选试验,药物作用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检...
[期刊论文] 作者:连粤湘,谭俊,邓子德,尹枳标,吴婉芬,唐小平, 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份:2000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双草退黄冲剂1号(SCG-1)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方法:以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广州麻鸭为实验动物模型。1日龄广州麻鸭感染DHBV,13天后血清DHBV-DNA全部阳性,给予SCG-1治疗14天,于感......
[会议论文] 作者:肖会泉[1]罗日永[1]吴婉芬[2]邓铁涛[1], 来源:2005肝脏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5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的治疗首选药物为干扰素,但作用有限,且副作用多,价格贵,难于大量推广使用,肝舒胶囊是邓铁涛教授根据慢丙肝大多具有脾虚血瘀的病理特点而拟定的中药......
[期刊论文] 作者:魏绍静,周荣,骆抗先,谭奕洲,黄己实,吴婉芬,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2
聚合酶链反应(PCR)为选择一种简便、灵敏的检测HBV DNA的方法,我们将酚提血清DNA和血清蛋白直接变性两种法与分子斑点杂交法进行对照,检测了4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清的HBV DNA, PCR产物用酶切分析。结果酚提法阳性38例,其中24例为直接法阳性,与斑点杂交法结果相同......
[期刊论文] 作者:黄已实,吴婉芬,何世瑶,王少珍,林静娴,刘芹, 来源: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年份:1987
[期刊论文] 作者:江远仕,王少洪,张长椿,杨冬涛,吴婉芬,吴璇,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复春,蔡晓莉,冼超,吴婉芬,江裔发,童葵塘, 来源: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份:1997
40例慢性丙型肝炎分为两组接受重组α干扰素治疗。用细胞变抑制法测定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病人血清抗干扰素中和抗体。结果显示,接受干扰素αl治疗的病人中和抗体产生率为7.7%,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杨湛,雷春亮,吴婉芬,邓学龙,张奉学,朱宇同,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01
目的 观察减毒水痘病毒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分别用减毒水痘病毒接种鸭乙型肝炎模型和HepG2 2.2.15细胞,以斑点杂交和EIA方法分别检测鸭血清中DHBV DNA和细胞培养...
[期刊论文] 作者:杨湛,邓学龙,张奉学,吴婉芬,雷春亮,朱宇同, 来源:中华肝脏病杂志 年份:2001
[期刊论文] 作者:杨湛,吴婉芬,卢群馨,蔡小莉,雷春亮,张奉学, 来源: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年份:2001
目的观察减毒麻疹病毒在体内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影响。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有病毒活跃复制的患者,予接种减毒麻疹病毒,每周2次共12周,随访至第48周。定期观察T细胞CD4+、CD8+亚群、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HBeAg及HBV DNA变化;在培养2.2.15细胞的上清液中......
[期刊论文] 作者:孙爱平,潘亚军,吕宁,段素欣,钱渊,张又,吴婉芬, 来源:新生儿科杂志 年份:1999
本院产科1997年11月10日~1997年11月26日发生一次新生儿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流行,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流行期间产科共有新生儿43人,发生腹泻患儿17例,发生率为39.5%。男8例,女9例,出生体重最小2500g,最大4450g。发病......
[期刊论文] 作者:唐漾波,刘国莲,李涤蓉,魏绍静,吴婉芬,冼超,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9
1995年,美国相继报道[1-3]了两个新发现的与人类肝炎相关的RNA病毒基因组,分别称为GBVC和HGV,并指出其可能是非甲-戊型肝炎(HNA-E)的致病因子。由于GBVC和HGV的基因组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因此目前认为它们属同......
[期刊论文] 作者:江远仕,杨冬涛,吴婉芬,王少洪,吴璇,张长椿, 来源: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年份:200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感觉根(TNSR)的解剖学结构,及其表层神经纤维束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TN)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尸体的三叉神经根标本取材、并对TNSR石蜡包埋及连续切片,进行较......
[期刊论文] 作者:张复春,吴婉芬,董惠卿,蔡晓莉,魏绍静,冼超,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7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含量与干扰素治疗效果的关系,采用信号引物能量转移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了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后的血清HBV DNA含量。结果显示,慢乙肝血清HBV基因含量范围在104至1011拷贝/毫升之间;干扰素完全反应组治疗前血清HBV......
[期刊论文] 作者:易俊卿,吴婉芬,徐道振,刀文彬,许永俊,罗幸儿,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年份:1996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