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战略与管理 年份:1995
中国的改革及其国际环境──访日本经济评论家、国会议员海江田万里本刊记者本刊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日美贸易战近几年来愈演愈烈;这场贸易战持续下去的话,对于双方以及开放的......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价值可分为劳动附加价值、存在论或天道论价值和道德引导价值三种。劳动附加值是一物作为劳动产品,其上所附加的人类劳动。天道论价值是自然物的内在价值,是它作为天道运行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9
语言构成并反映了使用这门语言的民族的存在世界,分析一种语言是达到使用它的民族的存在世界的途径。治水是汉民族根源性智慧的发源地,通过对水部、泉部、川部等与水系词汇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1999
金岳霖写过专门的逻辑学著作《逻辑》一书。由对逻辑学研究,金岳霖又进一步研究了逻辑哲学的问题,包括逻辑的本体论基础、逻辑的必然性的内涵、不同逻辑系统的关系问题等,这些构......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前进 年份:20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高度多次指出:“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杭州(周刊) 年份:2012
儒家历来为人推崇,其中所蕴含的关于生态的观念,有着最基本的生态认知,充分表达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对自然生态保护的智慧。十八大召开,生态文明恰恰也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民族”的概念形成于近代欧洲,20世纪初随着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被引入中国。“中华民族”是近代中国在面临外部侵略和内部危机的现实下逐步形成的现代中国人自我认同的......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云梦学刊 年份:2017
本体论是人类生存之锚。当人类陷入迷茫的时候需要重新思考本体,回归本体来重新定位。生态哲学以对本体的思考为基础,对于本体、本根或本源的持之以恒的探究是最为深沉的生态...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05
2002年11月~2003年3月,我受德国赛德尔基金会的资助,到德国爱尔兰根大学汉学系做访问研究.期间访问了慕尼黑大学汉学家叶翰教授,谈到了对中国哲学及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些看法.现摘发出来,以飨国内学者.......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一、认识论与本体论的互相涵摄:“认识论”与“认识”论其实,说“进入”在本体意义上并不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任何人在他还没有自我意识的时候。就已经寓居于这个世界了.这意味着他......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8
二程继承了儒家对自然的关爱态度,提出了“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的天人关系论、“自家心就是草木鸟兽之心”的生态德性论、参赞化育的生态功夫论和“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生...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第六届世界儒学大会 年份:2013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第四届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 年份:2013
儒家哲学本质上是生态哲学.其理论结构可总结为一个基本原则,三个理论维度.原则是天人合一,又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于天的认识,可用《易传》的"天地之大德日生"来表达...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0
中国哲学研究有“接着讲”和“照着讲”的不同思路. “接着讲”非哲学家不能为,我们姑且不论;“照着讲”则是目前学界普遍的情形.“照着讲”要讲好,也不容易.要出新意,须或有...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 年份:2014
本文介绍中国哲学对世界的第一次启蒙为:人的觉醒,理性概念、道德自律;第二次启蒙:以生态哲学为基础,进一步扩展到不同国家与文化之间。中国哲学对世界进行道德哲学启蒙之所以可能......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中华环境 年份:2016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9月人的生命离不开河流,而河流不但有自然生命,还有社会生命,甚至文化生命。本书从河流的文化生命的概念论证、河流的文化生命与中国文...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2010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2010
关于儒家生态哲学,学术界一般集中于《四书》和一些哲学家的文集中的哲学命题,典型的如孟子的仁民爱物、张载的民胞物与。本文在材料方面,突破了这一范围,进一步挖掘了五经和历代......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2008·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2008
@@“生态学-ecology -词最早是由德国生态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提出的,由两个希腊词“Oikos”(家、家用)与“logos”(研究)组成,研究的是生物体与它们的环境(家)的关系......
[会议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2012国际儒学论坛 年份:2012
  儒家生态哲学的基本原则上天人合一,主张人和自然具有同一性。其所谓天的规定性是“生生”;生生也是儒家的自然的“合目的性”。其所谓人的规定性是“尽性”,帮助万物实现其......
[期刊论文] 作者:乔清举, 来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年份:2015
理论界不少学者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作为中国的第五个现代化。什么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它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是什么?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意义“现代化”(modernization,也可称为“近代”)一词最早出现于欧洲。作为一个历史阶段,它对应的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