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5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G.Rogers,H.Dragert,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4
发现在最初被认为不活动的北卡斯凯迪亚消减带的深部界面观测到的重复性缓慢滑动事件具有独特的非地震性地震学特征。颤动状的地震信号与用跨越过去6年的地壳运动数据识别出...
[期刊论文] 作者:A.Katsumata,N.Kamaya,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4
最近日本列岛地震台网的加强揭示了日本西南部呈带状分布的低频持续颤动事件的发生。在那里,菲律宾海消减板块达到30~40km的深度。选择具有相对清晰的P波初动的颤动段估计出颤...
[期刊论文] 作者:万永革,秦立新,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年份:2002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basic theory of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Recent development on seismic stress triggering has been reviewed in the views of seismic...
[期刊论文] 作者:R.Robinson,P.J.McGinty,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2
1994年M_W=6.7的阿瑟山口地震的余震分布对于逆冲断层事件是不寻常的,其实际断层面沿NNW方向扩展了12 km,SSE方向扩展了30 km,走向为NE-SW。我们运用几种方法反推此区域的应...
[期刊论文] 作者:万永革,秦立新, 来源: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年份:2002
Seismic static stress triggering model is tested using Harvard centroid moment tensor (CMT) solution catalogue of 1976~2000 and concept of earthquake doublet. R...
[期刊论文] 作者:H.Kanamori,D.Helmberger,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5
确定了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安达曼特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的高频能量辐射的持续时间约为500 s。该持续时间转换的破裂长度约为1 200 km,是地震之后不久根据体波推测结果的2...
[期刊论文] 作者:S.Stein,E.A.Okal,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5
我们的地震学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 12月26日的苏门答腊-安达曼毁灭性地震比最初报告结果大2.5倍,其震级仅次于 1960年智利地震。该地震沿1 200 km长的断层滑动缓慢释放其能量,...
[会议论文] 作者:盛书中,万永革,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年份:2011
本研究以2011年日本Mw9.0级大地震为例,应用Coulomb3.2对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序列前震对主震和主震对余震及震源周围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序列间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关系的计算,表明Mw7.2级前震在随后的Mw9.0级主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库仑......
[会议论文] 作者:Wan Yongge,万永革,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 年份:2012
为更好地利用震源机制资料求解应力场,采用网格搜索技术给出了地壳应力场的精确求解原理和实现方法,并采用人工模拟数据进行了应力场反演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有三方面的优势:①采用全局网格搜索得到应力场的最优解,避免陷入局部极值。②可以考虑震源机......
[会议论文] 作者:盛书中,万永革, 来源: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 年份:2010
本研究利用Gephart和Forsyth (1984)给出的应力场反演方法和Hauksson(2000)提供的震源机制解目录,对发震断层北段区域(即埃默森-坎普罗克断层段)及其两个分支断层的应力场做进一步的研究。根据应力场反演结果,初步得到以下认识:1.Landers地震发震断层北段区域应力......
[期刊论文] 作者:孔华,万永革, 来源:防灾减灾学报 年份:2021
为检验大震发生之前是否有应力集中现象,本研究以2020年克罗地亚MS6.4地震及其序列为例,采用比较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之间最小空间旋转角的方法来研究应力变化关系.最终发现,主震发生前的一段时间内,该地区发生的不同地震之间的震源机制中心解有趋近主震震源机制......
[期刊论文] 作者:王瑶,万永革, 来源: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2021
为利用sPn与Pn波的走时差测定震源深度,进一步提高地震震源深度的测定精度,推导多层介质下sPn与Pn波的走时差与震源深度的关系,发现走时差与震中距无关,只与震源深度及区域地壳速度模型有关.震源在同一层中,走时差曲线的斜率不变,而当震源位于不同层中时,sPn-Pn......
[期刊论文] 作者:万永革, 庄献华,, 来源: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3
本文编制了计算某地理位置、某一天太阳的出升下降时刻和方位、室内需要照明的时间、能看到明亮星星的时间、能看到较暗星星的时间以及太阳最高高度和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和方位...
[期刊论文] 作者:范智旎,万永革,, 来源: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年份:2020
为进一步研究钻孔应变观测在震源反演和地球结构模型检验方面的可靠性,利用钻孔应变仪记录的印尼苏门答腊海域7.8级地震的同震信号和QSSP软件计算的理论应变图,提取有效的监测数据进行P波震相识别和各震相到时分析,再截取监测数据和理论数据对应部分进行相关性......
[期刊论文] 作者:曾跃华,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2
1999年MW7.1级赫克托矿地震发生在离1992年MW7.3兰德期地震断层仅20km的地方。两个地震相距较近表明,兰德斯地震触发了赫克托矿地震。基于弹性半空间模型,USGS、SCEC和CDMG(2000)...
[期刊论文] 作者:A.M.Freed,R.Bürgmann,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5
地球对大地震的响应研究可以看作大的岩石变形试验,其中突然的应力变化在下地壳和上地幔产生粘性流动使得地表产生可观测到的震后变形(Nur and Mavko,1974).实验室中的试验表明,......
[期刊论文] 作者:R.Robinson,Shiyong Zhou,万永革,, 来源:世界地震译丛 年份:2006
研究了1976年中国唐山MS7·8级地震两个主震事件和两个最大余震之间的静态应力相互作用。断层参数取自前人大地测量和远震波形反演结果。对于序列中的每个事件,我们计算了前...
[会议论文] 作者:万永革, 靳志同,, 来源: 年份:2004
活动断层几何形状和活动特性是研判地震发生危险性、研究地球动力学的基础资料。如果断层出露地表,通过踏勘可以量取断层面走向、然而断层倾角和滑动角的估计是一个富有...
[期刊论文] 作者:万永革,刘瑞丰, 来源:地震学报 年份:1997
介绍了遗传算法反演京津唐张地区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方法,运用华北遥测地震台网收集到的地方震到时数据,反演得到所选地震的震源位置和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得到的震源位置的平......
[期刊论文] 作者:万永革,李鸿吉, 来源: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年份:
震源参数和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多参数最优化问题,常规的局部线性化反演方法往往易于陷入局部极值,且严重依赖于初始模型的选取。模拟生物界进化的遗传算法则是一种简单而高效的全局性搜索方法。它对初始模型的依赖性不大,不需要求导数,仅需对拟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