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8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3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孟尧;杨念群, 来源:天津社会科学 年份:2021
"治道关系"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钱穆视道统为独立自由学术之根基,强调士人参与、批判、指导现实政治;余英时将道统看做"内向超越"的理想精神,将凭借"超世间"的"道"抗衡和批判"人世间"的"治"当做士阶层的...
[期刊论文] 作者:汪修荣, 来源:阅读(书香天地) 年份:2017
半个世纪后,当代著名学者余英时也评论说:“顾先生‘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之说之所以能在中国史学界发生革命性的震荡,...
[学位论文] 作者:张万红,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首先明确提出"章学诚历史哲学"这一概念的当属海外华人学者余英时先生,不过余先生当时主...
[学位论文] 作者:刘阳扬, 来源:南京大学 年份:2020
相对的,余英时较为关注中国传统政治活动中的反智主义。他通过研究表示,道家和法家的思想观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反智思想的来源。本文重点讨论中国新世纪...
[期刊论文] 作者:朱军, 来源:社会科学 年份:2020
以王国维、吴宓、牟宗三、余英时、高友工等人的红学阐释为线索,对照近现代文学转型可见,抒情传统与性别政治的遭遇,呈现为纯直无曲之境界与平等自由之乌托邦、温柔敦厚之情教与神魔同在之现代性的传承与转换,也将情理之辨置于文学现代性诸多冲突的核心...
[期刊论文] 作者:何新,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1987
余英时和杜维明,正是新儒学中的两位中坚人物。五四以来在大陆早已形同僵尸的儒学思想,何以在海外会突然兴起,国内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
[期刊论文] 作者:施学之,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5
一、释“士” 读余英时先生《士与中国文化》一书,知对中国古代“士”文化的研究已颇深入,该书在这一学术领域的诸多建树自不待言。然则,关于“士”这一汉字之文化原型究竟为何?似有再议之必要。...
[期刊论文] 作者:陈少明,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1997
而是接通形上与形下理念、挖掘出中国智慧的辩证法系统、注重思想行为模式的探索;取材上也不限于儒家,而是包括道、释;方法上则摆脱以西学剪裁中国哲学的手法;(2)这种价值重构不同于对传统的形成过程作知性把握的历史解说(如余英时主张的...
[期刊论文] 作者:萧功秦, 来源:读书 年份:2014
余英时、林毓生都是台湾学者中的大师级的人物,回忆一下三十年来我所认识的林毓生,是件很有趣的事。  我可以算是认识林毓生教授最早的中国青年学人之一。...
[期刊论文] 作者:陈维昭, 来源:曹雪芹研究 年份:2021
民国时期的学者多接受其实证方法而批评其“自叙传”说;批俞运动是批胡运动的序幕,它以政治意识形态解读“新红学”,视之为“唯心论”;海外学者余英时开始从学术范式意义上考察“新红学”,用“考证派红学”描述以“...
[期刊论文] 作者:杨国荣, 来源:文史哲 年份:2021
以"得君行道"和"觉民行道"来划分理学的两种形态,并将王学以及作为王门后学的泰州学派作为"觉民行道"的主要范例,构成了余英时考察宋明理学的重要之点.然而,这一看法并不合乎思想的实际演化过程.以泰州学派而言...
[期刊论文] 作者:曾海龙,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21
列文森的“断裂说”与余英时的“游魂说”,虽对儒学命运的判定有所不同,但皆以政教制度为儒学的依托,并以传统政教制度的解体为儒学“走入历史”的标志.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儒学发展的实际状况.但“断裂说”与“游魂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