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2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湖南教育:综合版 年份:2004
大河东去浪淘沙。教育,一条灌溉人类文明的浩荡长河。在河水的奔腾与跳跃间,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想经受着岁月的洗礼。凝聚着思想者智慧与心血的中外教育名著就沉积在那宽阔坚实...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教育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教育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2
2001年12月27日下午,学校外语组的一位老师来找我说,他在期中考核中,“学生评价”这一项属于年级最差的,因此考核工资的相应部分为零,实在想不通。这位老师2001年暑假应...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师道 年份:2016
十足的读书人,此说来自台湾。从五十年代开始,台湾地区一直评选全社会性的“十足的读书人”。蒋介石身后的台湾一把手,也是我们的苏州老乡严家淦,就获得过这个称号。在今天这...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年份:2021
教师教育、教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理想境界,一定是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我坚定地相信,打造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第一位的工作是组织教师读书学习。优秀教师一定是能够给一...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5
文化管理的宗旨应该是“把人看成目的”。然而,如何使这句话不会成为美丽的谎言,我的答案是——...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5
管理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学习的过程。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校长的“无欲则刚”,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5
教育是一种做的哲学,管理是一种细节文化。良好的校园风尚,理想的办学质量,更重要的是,一位位优秀教师,一个个优秀学生,可以在这种严格的管理文化中脱颖而出——...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3
新闻背景:帕思卡尔说过,人是思想的芦苇。对于置身这个变革的时代的人们来说,更需要思想和学会思想。2002年12月13日至15日,本刊在张家港市实验小学召开“教育品牌与品牌教育...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09
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  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年份:2009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人物传记。主人公特里萨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被誉为继1952年史怀哲博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位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 年份:2002
我以为,书信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文体,不如说是一种表达方式;与其说是一种写作活动,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过程和生命体验。遗憾的是,在电话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的年轻一...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 年份:2002
朱墨和叶子在“日记”中成功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参加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的第一次评委会议。5位评委之一的著名作家叶兆言大谈他的女儿叶子,说叶...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 年份:2002
罗马人特别重视雄辩演说当年,胡适曾有一个大胆而奇特的主张,中学的前两年教完白话文之后,到了三、四年级就以“演说辩论”课来代替之。他认为这样做可以激活学生的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年份:2002
将“向作文要自由”这一属于写作内容的问题放在这组关于“文体”的文章里一起谈,合适吗?其实,从上文可以看出,书信、演说、日记...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 年份:2004
把学校办成学习的团体,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办一所真正读书的学校,让每一个师生都做一个真正的“读者”,都成为我志同道合的“书友”。多年来,我致力于此,学习、思考、实践,先后发表......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语文建设 年份:2002
2001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在江苏教育报刊社参加省首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的第一次评委会议.5位评委之一的著名作家叶兆言有感而发,谈起了她女儿叶子,说叶子的日记如何令他惊奇和感...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年份:2011
从2011年3月31日凌晨.到4月7日凌晨.从发病到离世,仅一个星期。好好的一个人,怎么一下子就没了?一生一世一辈子.就这样变成了一把骨灰?人世间最残酷的现实,最无奈的悲痛啊!“人未有自......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万祥, 来源:江苏教育 年份:2010
1975年秋季。沙洲县(今张家港市)兆丰公社草沙中学——濒临长江的一个农村初中。我开始做教师——临时的代课教师。  1966年。饿着肚子读完小学。接着。在贫下中农讲师团以“工农业基础知识”为主要教科书的初中里毕业。1973年1月,又在“文化大革命就是好”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