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2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1
"药家鑫案"之所以激起巨大的民愤,最初是因为药家鑫杀人的情节极为恶劣,并且社会公众看不到司法过程的审慎和公正,后来是因为传媒对案件的不当讨论进一步刺激了民愤。这些原...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16
信访制度的法治化改革,需要对其承担的实际功能有全面认知和有效替代,目前几种典型认识都未能如此。信访制度始终存在政治动员与社会治理两种取向,当前社会治理取向凸显,它体...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和法律一直强调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中央1984年提出"大稳定、小调整"的政策,1993年又提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土地承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虽...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法商研究 年份:2014
在法学的众多研究方法中,能够体现法律人知识和思维独特性的,当属法教义学;而更具有社会亲和力、更能回应社会和公共政策需求的,当属社科法学。社科法学力图运用社会科学...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开发研究 年份:2007
取消农业税改变了乡村治理的逻辑。之前乡村两级组织围绕着收取税费而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因缺乏利益支撑而在制度上被打破了,乡村关系再也无法通过利益运作来维持,政策的贯彻...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社会 年份:2011
熟人社会中的"人情"体现为感情、关系、规范和机制等层面。在人情的作用下,熟人社会成了一张微观权力关系网,因此也被整合为对内纷争较少、对外团结一致的亲密社群。在熟人社...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 年份:2019
法治社会"是具有高度中国实践特色的概念,它指公权力运作系统之外的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它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各有独立范畴,构成了中国法治的"一体两翼"。国家动员能力、既...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2017
传媒的中立性和公共性,是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理想预设。然而,传媒的政治性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它不会因为自由主义理论而不存在,也不会因为一些媒体人和社会不承认它而不存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国老区建设 年份:2012
改革开放后,乡村治理体制有所转型.国家权力从农村基层社会有所退出,公共品供给出现困境。村民基于村庄公共品供给的需求,突然发现了“好混混”,甚至觉得与其要道德高尚的村干部,不......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1990年代,两湖平原地区农村出现大量"有才无德"村干部,成为乡村治理中的悖谬之处。农业税取消前,县、乡和村干部因收缴税费形成坚固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在税费收缴中,乡村干部常......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外法学 年份:2008
当前中国法律社会学研究关注个案比较多,缺乏全局的田野经验,因此要么潜在地将个案当作普遍的经验;要么对经验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根本不关注。本文试图从地方性共识的视角,...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2007
研究目的:分析是否应当禁止农村宅基地在城乡之间自由交易。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在宏观上,宅基地对于农民而言是一种社会保障福利,允许其自由交易,农...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社会学研究 年份:2009
基于2008年9月对湖北省京山县六个村的质性调研,以30年来发生的206起自杀案例为材料,文章对老年人自杀现象展开了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自杀率高得惊人,...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法学 年份:2013
人们对法律问题的判断,对法律现象的看法,其背后往往存在经验基础。这些经验未必被明确言说,但很容易左右学者对理论的理解、对问题的判断。片面认识和错误判断,常常是在...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青年研究 年份:2010
乡村"混混"是乡村生活中影响很大的群体。目前活跃的主要是第二代和第三代混混,他们有着独特的群体特征和个性特征,并在混世过程中形成了关系组织结构,组成了独特的乡村江湖...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年份:2010
土地私有化和变相私有化论在当前中国社会有着很大影响,这可能将农地法律制度引入歧途。作为其基础的农地权利致富论,在耕地问题上忽视了规模经营的结构,在农村非农用地问题...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当代法学 年份:2010
主体和治权是村庄纠纷解决机制的两个重要要素。皖中葛塘村的经验调查表明,村庄缺乏原生型内生权威,而乡村组织体系日益松弛,村干部日益退出村庄纠纷解决场域,这甚至导致一段...
[期刊论文] 作者:陈柏峰,, 来源: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08
农村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对于中国法治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赣南石镇的实证材料表明,刚刚实现“两所分离”的乡镇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都处于困境之中。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下。农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