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046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1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劼,陈友铃,吴文珊,,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2011
本文介绍了大叶榕非传粉小蜂(Camarothorax bimasculinus)的雄性多型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珊,朱晓东,陈友铃, 来源: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年份:2008
薜荔植株的雌、雄性别在结果前难以通过枝叶等形态特征进行辨别.薜荔实生树定植后需3~5a才能开花结果,而不同性别的薜荔植株有着不同的经济价值.本文将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RAP)标......
[期刊论文] 作者:陈晓劫,陈友铃,吴文珊,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2004
本文介绍了大叶榕非传粉小蜂(Camarothorax bimasculinus)的雄性多型现象....
[期刊论文] 作者:戴闽玥,吴文珊,陈友铃, 来源:生物学教学 年份:2011
榕小蜂出飞通道是榕-蜂协同进化的产物。研究表明,榕小蜂出飞通道的形成方式有3种类型:榕果苞口苞片上翘或萎蔫收缩形成小蜂出飞通道;雄蜂撕咬苞口苞片开掘苞口通道;雄蜂在果...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珊,陈友铃,张彦杰,, 来源: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年份:2010
榕果是综合性实验的理想材料.本文以榕果为实验材料,以植物与昆虫协同进化为研究主题,进行综合性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会议论文] 作者:陈友铃,耿宝荣,唐兆和,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 年份:1999
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首次报道了鹰科中凤头鹰、赤腹鹰、凤头鹃隼3种鸟类的核型,并与已报道的鹰科种类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鹰科鸟类具有多而短的大染色体,长度匀......
[会议论文] 作者:耿宝荣,陈友铃,张秋金, 来源:中国动物学会成立65周年年会 年份:1999
该文报道了中国雨蛙的早期胚胎发育,自受精卵期到鳃盖完成期共分25时期,其发育进程及各时期胚胎的外形特征 民蛙科种类基本相似,但神经褶形太较为特异。在水温25 ̄27℃条件下,其胚......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珊,陈友铃,蔡美满,刘亮,, 来源:生态学报 年份:2012
对福州2个样地10株大叶榕果内小蜂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全年在两个样地267个隐头果内共收集到小蜂13458只。发现大叶榕隐头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小蜂总科Chalcidoida...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珊,陈友铃,叶海燕,刘亮,, 来源:林业科学 年份:2012
在福州地区选取了10株大叶榕,对其传粉生物学进行研究。大叶榕花序果发育株内同步,株间异步,花序果发育过程可划分为5个时期:雌前期、雌花期、间花期、雄花期和花后期。大叶...
[期刊论文] 作者:赵华,胡海丽,陈谢华,陈友铃,, 来源:中国园艺文摘 年份:2010
对大叶榕榕果中寄生的非传粉小蜂Camarothorax bimasculinus进行显微观察与形态比较,结果表明该小蜂具有雄性多型现象,其雄蜂具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翅型雄蜂与雌蜂外形较相...
[期刊论文] 作者:赵萌,吴文珊,陈友铃,吴婷婷, 来源:昆虫学报 年份:2021
【目的】薜荔Ficus pumila var.pumila瘦果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其结实依赖薜荔榕小蜂Wiebesia pumilae传粉。本研究旨在探讨蛹期植食性寄生蜂室内培养的可能性。【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耿宝荣, 陈友铃, 张秋金, 蔡明章,,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报道了虎纹蛙的早期胚胎发育. 自受精卵期至鳃盖完成期共分25 时期, 其发育进程及各期胚胎的形态特征与一般蛙科种类基本相似, 但其受精卵期和8 细胞期有明显的特异之处. 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和,张秋金,郑茂财,陈友铃, 来源:实验室科学 年份:2020
针对棱皮龟科具柔软革质皮、海龟科具角质盾片而采用相应的处理方法,探索海龟剥制标本的损坏修复。棱皮龟科渗油标本经威斯软化酶腌制液软化后,浸泡在脱脂液中脱脂15天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阎锡海,罗茂春,陈彤,陈友铃,, 来源:海峡科学 年份:2015
经济动物是一类经济价值突出,有一定驯化程度,非传统家畜、家禽、家鱼的动物。经济动物养殖学是研究经济动物养殖及规律的科学。该文在大量调研基础上,就经济动物养殖学研究的内......
[期刊论文] 作者:郭少锋,陈友铃,黄美丽,吴文珊,, 来源:亚热带植物科学 年份:2010
通过花序标记、形态解剖及放蜂实验方法,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爱玉子雌、雄花序中花的形态特征,以及花发育与小蜂传粉(或产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雌前期、雌花期的瘿花在形态......
[期刊论文] 作者:郑海英,黄硕芩,陈友铃,胡雪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0
[目的]筛选适宜福建省推广的粳稻品种。[方法]以福建省选育和引进的10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常规栽培收获后保存90d,待米质稳定后测定其碾米、外观、蒸煮和营养品质,采用灰色关联...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珊,郑翠芳,陈友铃,林纬, 来源:福建热作科技 年份:2007
研究了Scilla peruviana的核型,其核型的公式为K(2n)=16=4m(2SAT)+4sm+8t,第8对染色体具随体,属极不对称的“3C”核型,并利用低温处理法对Scilla peruviana的根进行处理,发现其第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宇豪,陈杨菲,陈友铃,吴文珊, 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22
榕树和榕小蜂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中形成.探明细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verticillata)在花序发育的不同时机进入花序内,是否对榕-蜂共生系统的繁殖效益产生影响.通过人工控制传粉榕小蜂进入花序时机,确定了细叶榕雌花期时长为7d;从进蜂率、榕-......
[期刊论文] 作者:张秋金, 陈友铃, 耿宝荣, 王义权,, 来源:动物学杂志 年份:2005
对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和黑斑蛙(Rananigromaculata)消化道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的形态、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定位。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在黑眶蟾蜍和黑斑蛙消化...
[期刊论文] 作者:林芳, 郜丽珠, 郑晶晶, 张静, 陈友铃,, 来源:福建林业科技 年份:2010
通过对福建师范大学标本馆馆藏的7 000多号爬行类标本进行核对、整理、拍照、测量和建档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师范大学标本馆现有爬行类标本128种,隶属于3目20...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