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45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0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生物学通报 年份:2002
血小板有参与止血和形成血栓的重要功能,与出血和血栓性疾病关系密切。本文以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血小板基因多态性和血小板药物为重点,介绍近年来在基础与临床两方面血小板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份:2001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损害暴露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就会被活化,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功能...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生命的化学(中国生物化学会通讯) 年份:1991
血小板在初期止血和动脉血栓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在各种诱导剂作用下发生活化反应,包括血小板变形(或粘附)、释放和聚集,同时形成血小板第3因子,促进凝血因...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医学研究生学报 年份:2010
苏州大学内科血液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学科实验室于2007年3月被评为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一个学科的建设离不开几代人的努力:第一代学术带......
[会议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安徽省第十二次血液学学术会议暨中国脐血移植协作组第五次会议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国药房 年份:2013
目的: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制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该文就抗血小板药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进展作一述评。结果: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后血小板黏附、活化和聚集,形成附壁血栓是导致......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1988
血液在活体的血管或心腔内凝固称为血栓形成(Thrombosis),所形成的血凝块称为血栓(Th-rombus).血栓可以引起血管的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或梗死.由于血栓栓塞所构成的...
[会议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 年份:2004
一、血小板黏附、活化在血栓形成中的重要性在生理性止血及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粘附到暴露的血管内皮下基质并发生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起始阶段,进而产生血小板...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医学研究通讯 年份:2004
血小板在止血与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血小板表面含有丰富的膜糖蛋白,它们介导血小板的粘附、活化和聚集,最终形成血栓,成为血栓性疾病的发病基础。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年份:2007
结合自身指导研究生的经验和体会,对如何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创新品格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
[会议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2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苏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1
在初期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损害暴露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就会被活化,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是通过血小板膜糖...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苏州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江苏科技信息 年份:2004
正常人体拥有完善的生理性止血机制.在血管受损部位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凝血系统被活化,最终在损伤局部形成止血栓.血小板作为血栓的主要组成成份,在血栓形成中起着关键作...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江苏临床医学杂志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江苏医药 年份:2001
基因是编码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自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W.Johannsen提出基因的概念以来,仅由A、T、C、G四种碱基组成决定无数物种遗传变异特征的基因,正逐...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5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McAbs) against Aα chain’s C terminus offibrinogen (Fg) have been prepared and designated SZ-78 and SZ-79. Both theantigens in bindi...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1993
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例如:在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粘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穿越血管壁,向血管外浸润的过程;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与...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基础医学与临床 年份:1990
最早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和过碘酸-Schiff氏(PAS)糖染色技术将血小板膜糖蛋白分为三个主要区带:糖蛋白Ⅰ、Ⅱ、Ⅲ(简称GPⅠ、GPⅡ、GPⅢ、)。目前发现的糖蛋白...
[期刊论文] 作者:阮长耿,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年份:2004
在机体内,血细胞间或血细胞与血管内皮间的相互作用主要由粘附分子介导来实现.粘附分子的作用广泛,涉及细胞的粘附、迁移、分化和信号传导等,它们维持血细胞的正常结构并协助...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