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00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朱建宏,,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贾植芳是中国现代文学活动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的小说真实地描绘了战乱时期普通民众的百态生活和精神遭遇,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进行了严肃的拷问,表现出正视人性卑劣、承受精...
[期刊论文] 作者:赵华亚, 来源:山西老年 年份:1995
最初见到这位闻名海内外的作家、翻译家贾植芳先生,是在上海作协的一次会议上,第二次是在我读书的复旦大学中文系的文学之路专题讲座上,第三次是在山东青岛一次全国性比较文...
[期刊论文] 作者:陈思和,, 来源: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2008
贾植芳先生去世后,我拟就一副挽联来总结先生一生的成就,先在祭奠上用过一次,后几经朋友的斟酌修改,定稿为:从胡风追鲁迅,冷眉横世热肠扶颠,聚悲智良心傲骨侠胆为一腔正气由社会进书...
[期刊论文] 作者:小末,, 来源:中国比较文学 年份:2008
2008年5月29日下午,时值贾植芳先生“五七”之祭,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与复旦大学中文系联合举行了一场追思会。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文学所、上海艺...
[期刊论文] 作者:孙军鸿,,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贾植芳《人的悲哀》折射了五·四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们的人生形态。这种人生形态包含着知识分子从山西“乡绅”、“书斋”读书到参与“社会”的身份焦虑;同时也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军鸿, 来源: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22
作为“五四”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贾植芳的人生形态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作为“社会上的人”,贾植芳对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的独特观察,带有明显的“鲁迅—胡风”主体论思想的印记.贾植芳的思想不止于控诉社会的丑恶和重塑政治秩序...
[期刊论文] 作者:贾植芳, 曾复元,, 来源:英才 年份:2005
我是一个财主的儿子.我的家族在曾祖父时代开始发迹.到了我伯父的手里.达到了全盛时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博,,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20世纪现代知识分子群体中,贾植芳先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他的人格体现在忠诚,独立,道义,良知以及对国家和民族事业的献身精神。从学术和社会实践考察知识分子的价值,在...
[报纸论文] 作者:复旦大学中文系 张业松 浙江大学中文系 段怀清,, 来源: 年份:
$T生平$$  贾植芳(1916-2008),山西襄汾人。少年时代到太原求学,开始尝试文学创作。1932年入教会学校北平崇实中学,大量接触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6年赴日留学,入日本大...
[期刊论文] 作者:杨万寿,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贾植芳的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息息相关。他是中国现代文学活动的亲历者,见证者;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建设者。他一生坎坷,几度入狱,但刚正不阿,光明磊落,一生把‘人’...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现代阅读 年份:2014
贾植芳最得意他跟任敏的结合,“我们那个时候,就直接同居了!”他把“同居”两个字,咬得特别响亮。  ...当时知识分子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式婚礼,任敏常在《七月》上读到贾植芳的文章,倾慕他的才华,相识之后,这个商贾人家的女儿,就自己跑到黄河边上的民房与他住在了一起。  ...
[期刊论文] 作者:宋炳辉, 来源: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摘要:集作家、翻译家和人文学者于一身的贾植芳先生,一生所经半个多世纪的苦难,成就了其从一个山村孩子到“七月派”知名作家和人文学者的炼狱之路,它不仅铸就了其作为一名现代知识分子丰富多面的形象和深厚的人格魅力...关键词:贾植芳;学术贡献;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
[期刊论文] 作者:张惠林,,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8
贾植芳的书信蕴含着丰富密集的信息。通过书信可以解读出语言符号下掩藏的作家情绪与思考。在他与胡风的通信中,可窥见贾先生身上具有的中国现代优秀知识分子固有的品质:追求...
[期刊论文] 作者:孙玉玲,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贾植芳上世纪30-40年代的战争小说,继承了鲁迅等“五四”作家强烈的批判意识,通过对苦难中个体生命日渐虚弱、堕落的鞭挞,表达了对灵魂向暗陬处坠落的反抗和对灵魂堕落的警醒...
[期刊论文] 作者:罗永麟, 来源:上海采风月刊 年份:2010
我和贾植芳相识,是1936年在日本留学的时候,当时他在北京读书,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捕,取保获释后,为避难到日本留学。我和他、李春潮、覃子豪都住在小石川白山宿舍,朝夕相处。...
[期刊论文] 作者:贾植芳, 来源:书屋 年份:2001
一 (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    胡风先生:  来武汉后,得见《七月》,颇觉喜欢。因为生活的缘故,不能用热烈的体材,现即寄上来汉写的《蜘蛛》一篇,现在用这样晦涩的写法,似觉不当。但也就真存在着这样的境遇。如认为不合格,请即退下。  副标题用“呈献为真正人权......
[期刊论文] 作者:陈广宏,, 来源:东吴学术 年份:2011
尽管贾植芳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快一年了,但病榻上戴着氧气面罩倔强地与病魔搏斗着的先生的形象就在眼前。我想,凡是见过先生并有幸聆听他谈话的人,一定仍时常会在脑际浮现他那...
[期刊论文] 作者:张洁宇,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4
贾植芳先生,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学者。1916年生于山西,20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1936年留学日本,就读于日本大学社会学系,并成为“七月派”重要作家之一。抗战期间回国从军抗日,并...
[期刊论文] 作者:郭茂全, 来源: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2017
贾植芳的散文是作家风雨人生与苦难经历的记录,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个人品格的见证。作品不仅展现出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遭际与精神风骨,还折射出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复杂与曲折。...
[期刊论文] 作者:贾植芳,, 来源:书屋 年份:2006
感谢罗银胜先生接受远东出版社朋友的委托,花了很大的力气,为我编选了这本回忆录总集,其中除《人的证据》一书写于我的壮年时代以外,其他的各篇大小文章--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