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9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李坤,王炜罡,葛茂发,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 年份:2014
α-蒎烯是重要的二次颗粒前体物之一,对于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形成有很大贡献.利用自行搭建的光腔衰荡光谱(CRDS)结合烟雾箱模拟系统研究了α-蒎烯臭氧化二次有机气溶胶的...
[会议论文] 作者:刘泽,王炜罡,葛茂发,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侯思齐,佟胜睿,葛茂发,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 年份:2014
使用显微拉曼研究了单颗粒CaCO3与乙酸的非均相反应,实验发现,随着乙酸的加入,2935cm-1处出现了Ca(CH3COO)2的v(CH3)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表明有Ca(CH3COO)2生成;同时利用显微拉...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玲燕,佟胜睿,葛茂发,, 来源:环境化学 年份:2013
建立了使用显微拉曼光谱仪原位在线研究大气单颗粒表面非均相反应的方法,并将其初步用于研究不同温度下HCOOH与CaCO3的非均相反应.实验结果表明,显微拉曼光谱仪可以同时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玲燕,佟胜睿,葛茂发,,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2015
矿物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由于可以改变气溶胶理化性质以及大气痕量气体平衡而成为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痕量气体在矿物气溶胶表面的共同吸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
[期刊论文] 作者:盖艳波,葛茂发,王炜罡,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10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
[会议论文] 作者:郭郁葱,佟胜睿,葛茂发, 来源: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 年份:2014
利用FTIR-ATR研究了SO2在soot颗粒物表面的非均相臭氧氧化反应,研究了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中,SO2在臭氧催化氧化下,在soot颗粒表面发生的非均相氧化反应,研究发现随着相对湿度...
[会议论文] 作者:贾美叶,何圣贵,葛茂发,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2
  激光溅射产生的氧化钒团簇正离子Vm16On+ 和Vm18On+ 与H2S 在低温快速流动反应管中发生反应,反应物和产物团簇的分布由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实验结果表明,H2S 不但能直接吸...
[期刊论文] 作者:盖艳波,葛茂发,王炜罡,,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10
利用自制的烟雾箱系统研究了臭氧与二乙胺和三乙胺的气相反应动力学.实验过程中保证二乙胺和三乙胺浓度远远大于臭氧浓度,使得实验在准一级条件下进行.加入环己烷以消除实验...
[期刊论文] 作者:吴玲燕, 佟胜睿, 葛茂发,, 来源:化学学报 年份:2015
矿物气溶胶表面非均相反应由于可以改变气溶胶理化性质以及大气痕量气体平衡而成为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然而目前关于痕量气体在矿物气溶胶表面的共同吸附研究却很有限.本研究...
[会议论文] 作者:吴玲燕,佟胜睿,葛茂发, 来源:第十六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0
利用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研究了低温下(223~298 K)二氧化硫在CaCO3表面的非均相反应过程,发现在CaCO3表面生成了碳酸。结合离子色谱检测,发现低温下CaCO3表面...
[会议论文] 作者:盖艳波,王炜罡,葛茂发, 来源:第十八届中国大气环境科学与技术大会 年份:2011
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占全球非甲烷烃类排放量的90%以上,它们均为短寿命、高化学活性的烯烃类物质,易于参与各类大气化学过程,在大气化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VOCs 的影响在于:(1)与OH、NO3、O3 及Cl 等活性氧化......
[会议论文] 作者:陈亮,李俊华,马磊,葛茂发,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 年份:2010
[会议论文] 作者:孙巧,葛茂发,孙政,王殿勋, 来源: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 年份:2005
本文用DFT方法研究了HOX和HXO的异构化过程和解离反应。研究表明,异构化反应为吸热反应,由F到I吸收的热量依次减少,并且由F到I反应活化能位垒逐渐升高,表明反应越来越难于进行。......
[会议论文] 作者:殷实[1]王炜罡[1]葛茂发[2], 来源:2007年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7
黑碳气溶胶由于其对大气辐射平衡及气候的影响而受到高度重视,碘化学则是大气化学中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然而对于卤素化合物尤其含碘化合物与黑碳气溶胶表面相互作用的研究还......
[会议论文] 作者:乔春华,葛茂发,朱新疆,王殿勋,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会议论文] 作者:葛茂发,朱新疆,乔春华,王殿勋, 来源:第七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 年份:1999
[会议论文] 作者:王炜罡;雷婷;彭超;葛茂发;, 来源: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 年份:2015
  运用吸湿性串级微分电迁移率分析仪(HTDMA)对典型苯系物,主要包括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及邻苯二甲酸气溶胶的吸湿性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探究了三种苯系物对硫酸铵无机盐...
[会议论文] 作者:王炜罡,雷婷,彭超,葛茂发, 来源:第九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 年份:201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荐,人类活动对于大气环境的影响更加显著.以细粒子为代表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降低大气能见度,还可以通过改变大气辐射平衡,对气候产生影响[1]....
[期刊论文] 作者:李坤,王炜罡,杜林,葛茂发, 来源: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年份:2022
芳香化合物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一类重要前体物,其在大气中的氧化可以生成具有光吸收特性的棕色碳.因此,理解芳香化合物所生成SOA的光散射、光吸收、反照率等光学性质对于定量研究其对空气质量、能见度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总结了实验室研究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