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76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1993
《六朝人生哲学》(南京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是卞敏同志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的一部新作。众所周知,“六朝”是个充满动乱的年代,孕育其时的学术思想,由于受佛学东渐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孔子认为,朋友关系是一种特别的泛社会化的人际关系,它虽然不同于宗法血缘关系,但是它的亲密和牢固程度对人生的成功和失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意义上,孔子主张选择优胜者...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份:2019
孔子"不伐善"之论,源于先贤"上善若水"的风范,先祖"三命兹益共"的家风,圣王"三以天下让"的至德。这三方面因素构成了孔子所敬畏的人文传统,既辩护了谦让的合理性,也启沃了孔...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人们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严峻的生存挑战,拉动了谋利的冲动和金钱的欲望,于是道德也就出现了空前的紧......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1994
读罢《儒林外史》,“一曲文运的挽歌”的感想,不由袭上心头。书的开篇以天象“贯索犯文昌,一代文人有厄”而暗示了“儒林”们的悲剧命运,书的末尾,则以季遐年、王太、盖...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2004
作为一部文人小说,《儒林外史》针砭了文人丑陋的一面,但其作者对读书人还是抱有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希望将文人的使命、尊严、活法留住人间。这是他的苦心,也是这部讽刺小说所隐含......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儒家思想虽为古代统治者认可的意识形态,但其思想中又不乏维护人民的生活权益、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要求"富民"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与水平的主张,"与民同乐"的观点正集中反映...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是封建专制 ,但在思想观念上 ,却一直涌动着天下属于人民的民主性思想 ,它以天下为公相标榜 ,反对君主私天下 ;它以主权在民为诉求 ,认为民心向背是政权转...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学海 年份:1999
古代中国是一个严重不平等、彻底身份化的社会。它实行严格的政治与经济分化,崇尚特权,“治人者”与“治于人者”泾渭分明,政治权力被全面垄断,经济机会也被专制统治所牢牢控制,社......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10
理智地对待诚信是孔子诚信思想的一个鲜明特色。他倡导正确、合理而辩证的"好信",反对不问事理、不计是非而唯信是守的"必于信"。在孔子看来,"必于信"会隐伏、滋生诸如"忠君"、甚至"死......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纸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物质载体,它出现于汉末、魏晋之际;纸质书写材料的流行,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黄山学院学报 年份:2004
一代大儒朱熹的哲学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关切,"格正君心"的进言就是这一关切的具体表现。 "格正君心"固然也流露出人治的皇权意识,但其间也颇富批判性的思想情愫,它尤其表达了儒...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2006
历史上,孟子以善辩闻名。论者也多惊异,着意其论说的技巧。至于孟子为什么“好辩”,其背后的思想意义何在,则少有人顾及。其实,孟子的“好辩”,不仅仅展现了智者的智慧,更体现出仁者......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船山学刊 年份:1998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3
乍看上去,“对食”似乎是一种饮食方式,而“菜户”则为所操职业特征;其实大不然,两者都共同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一些畸形的婚姻,严格说来,它们还谈不上婚姻,只不过徒具男女结合...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德服人,注重道德感化。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努力施行道德教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自身的特点,强调善政不如善教和郡守的教化责任,注意以品行用人和“观......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而文化养老既呈现出养老的新方式,也展示了老有所养的新内涵。从本质上说,文化养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也象征了人...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唯实 年份:1999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一句口号,就是“打倒孔家店”。对此,近年来海内外一些学者颇有微词,认为它表现出某种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自虐心理,其激进主义的文...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道德与文明 年份:2003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 ,敬畏生命 ,而在古代诸学派中 ,儒家这一意识可谓是最为强烈而持久的 ;儒家的仁学承续了一切颂扬和敬畏生命的历史思绪 ,并形成了鲜明的民胞物与、悲天悯人...
[期刊论文] 作者:胡发贵,, 来源: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儒家以其入世的精神和兼济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以民生的改善为追求,特别关注人民的安危与喜怒哀乐,其思想中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慈爱,这种慈爱尤为集中地体现在其"仁者爱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