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1.867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4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付艳平, 来源:湖北植保 年份:1998
1998年4月,潜江市境内130多hm2地里发生了小麦苗严重死亡现象。笔者被邀到现场,见病株茎基部1~2节处变黑,根为黑色腐烂状,轻的死苗率约10%~30%,重的死亡70%~80%,甚至一小片一小片苗全部死亡。经过病害症状观察、......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王昌家, 来源:湖北植保 年份:1997
36-1菌的固体菌体,液剂和液剂浓缩液分别参加大豆根腐病防治3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豆苗开花时期以前防病效果为50%-62.98%,平均每公顷增产大豆331.6-334.5kg,增产幅度达17.4%-19.3%.在浓缩液参加防治大豆包囊线虫病和根腐......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颜家坤,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3
用湖北天门小麦病田土壤中分离的燕麦孢囊线虫接种,并种植小麦,待小麦收割后,于不同时间内分离孢囊,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孵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旬平均9-12℃x孵出的幼虫总数多。在15&#......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吴秋芳,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0
从湖北省32种植物上取受根结线虫(Meloidogyne spp.)危害的根和根围土壤64份样品,采用3种方法分离,经过筛选测定,获寄生能力较强的真菌2株,室内凹玻片和琼脂平板法测定结果表...
[期刊论文] 作者:付艳平,王明祖,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8
用孢子紫外照射,菌丝原生质体紫外照射和孢子^60Coγ射线辐射3种方法对淡紫拟青霉36-1菌株进行了诱变育种。结果表明,3种方法都能产生对Rhizoctonia solani具高度拮抗活性的菌株,其中尤以孢子紫外线照射为佳......
[期刊论文] 作者:肖炎农,王明祖,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7
采用摇瓶试验,研究了淡紫拟青霉几丁质酶的形成条件,在马铃薯煎汁,玉米粉,黄豆粉3种天然基质中。以马铃薯剪汁的产酶效果最好,蔗糖,果糖,山梨糖和可溶性淀粉等碳源的添加能增加酶的产......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韩群营,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1998年从湖北省潜江市采集小麦全蚀病株 ,分离获致病菌。根据对病菌形态、生理特性和对不同寄主致病力研究结果 ,认为潜江的小麦全蚀病菌为禾顶囊壳菌小麦变种 (Gaeumannomyc...
[期刊论文] 作者:肖炎农,王明祖,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以拔株数根瘤法为标准方法,比较了新设计的蔬菜根结线虫3种病情分级方法。结果表明:切根数根瘤分级法、拔株百分数分级法、切根百分数分级法和标准法的病情级别与蔬菜的生物学产......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彭德良,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年份:1991
从湖北天门等地病麦田中取土128份,用漂浮法分离获得大量同型孢囊,解剖后获得的卵粒达1.2~63.0粒/g土.将孢囊、2龄幼虫制片镜检,按de Man公式测量计算虫体大小,表明所分离的线...
[期刊论文] 作者:谢茂昌,王明祖, 来源:粮食储藏 年份:1999
对天然污染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的小麦,进行机械加工去皮和化学试剂处理脱毒。结果机械加工去皮可以去除23.6%~34.7%的DON毒素。化学试剂处理中,对麦粒的脱毒效果以0.1mol/L碳酸钠为最好,去毒效果达......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颜家坤,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年份:1992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一种小麦新病害,病原物为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属线虫纲,垫刃线虫目,异皮线虫科,异皮线虫属。小麦孢囊线...
[会议论文] 作者:彭德良,王明祖, 来源: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 年份:1996
[会议论文] 作者:肖炎农,王明祖, 来源:第三届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1997
淹水与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和流行关系密切。采用剪叶接种法测定了淹水对水稻苗期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株受淹后抗病性发生改变。汕优63在大田分蘖期受淹2~8d抗病性增强,且受......
[期刊论文] 作者:谢茂昌,王明祖,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8
赤霉病麦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污染粮食的主要真菌毒素,也是引起人畜赤霉病麦中毒的主要毒素。对于赤霉病毒麦的去毒处理,人们多次尝试物理和机械的方法但均不理想。本文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杨暹,何生根,, 来源:耕作与栽培 年份:2005
试验研究了不同钾肥用量处理对莱豆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营养在菜豆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增加茎粗、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的作用,并能有效提高菜豆的产量......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杨暹,何生根,, 来源: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2008
用菜豆为试材,初步研究了菜豆种子萌发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与多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菜豆PAO的分布有很强的组织特异性,主要集中在萌发种子和初生幼苗的胚芽(或含顶芽的初生...
[期刊论文] 作者:姜华,王明祖,聂红, 来源:科技信息 年份:2006
档案信息数字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目前的管理和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使得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为此,应尽快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管理体系、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和档......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何生根,杨暹, 来源:中国种业 年份:2008
以菜豆为材料,研究3种不同多胺(Put、Spd及Spm)在不同浓度下对菜豆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3种多胺(0.1mmol/L Put、0.01mmol/L Spd、0.01mmol/L Spm)都能显著提高菜豆种子...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何生根,杨暹, 来源:农业与技术 年份:2003
本试验以12号和35号两个菜豆(Phaseo1us vulgaris L.)品种为材料,研究其萌发种子和幼苗中各个部分多胺氧化酶(PAO)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吸胀而未萌发的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王明祖,何生根,杨暹,, 来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7
依次经粗提、丙酮沉淀和Sepharose Cl-4B柱层析等步骤对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多胺氧化酶进行了分离提纯.结果表明,纯化倍数为115.9,产率达43.90%.进一步分析该酶的部分催化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