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5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1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郁火星, 来源:美术 年份:1989
潘公凯同志在《绿色绘画的略想》—文中(原见《美术》85年11期)对未来世界艺术格局中的中国画发展作了一番...
[期刊论文] 作者:周瑾,, 来源: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作为当代中国美术界一位卓有成就者,潘公凯的艺术探索既涵盖美术创作、理论与教育,又跨界涉足装置与建筑设计,更从艺术领域向社会文化领域拓展,思考中国现代转型的历程与前途...
[期刊论文] 作者:潘鲁生, 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潘公凯是美术史论家出身,他的画作有着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但见者无不动容。画有震憾之力,虽表现的传统写意花鸟的题材,但静中寓动。其作品鲜有方折直线,鲜有干渴之笔,鲜用焦墨,多水...
[期刊论文] 作者:高雪莹,,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6
本文以潘公凯先生的水墨作品为赏析对象,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的赏析与解读,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中国传统艺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成功转型并且不失传统精髓是每个艺术家创作时...
[期刊论文] 作者:于洋,, 来源:大美术 年份:2006
在当今中国美术界,也许潘公凯先生是一个最具多重身份的人:在学术身份上他是美术理论家,在艺术创作界他是中国画家,在行政职务上他是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在教育事...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金融博览 年份:2007
被访者:潘公凯先生采访者:刘源(《金融博览》杂志特约记者、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时间:2006年12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办公室问:在绘画艺术创作中,您一贯重视从笔墨、章法、...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公凯, 来源:新文化史料 年份:1997
潘天寿谈艺录□潘公凯艺术与人生艺术为人类精神之结晶,又为人类精神之食粮。———论画残稿高尚之艺术,能使人心感悟而渐进于至真、至善、至美之境地;美育,为人类精神自我完成之...
[期刊论文] 作者:于洋,,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06
在当今中国美术界,潘公凯先生也许是一个最具多重身份的人:在学术界他是美术理论家,在艺术创作界他是中国画家,在行政职务上他是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在教育事业上他...
[期刊论文] 作者:刘军平,, 来源:中国艺术时空 年份:2004
最近,在北京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连续举办了以汉斯·贝尔廷、阿克曼、叶朗、潘公凯等人为对话的讲座,对“艺术的现代性”、“艺术的中国性”、“艺术史的终结”等相关问题的讨...
[期刊论文] 作者:欧阳婷, 来源:名汇 年份:2013
潘公凯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这两所中国最重要的美术学院院长,  但他称自己是“一不小心误入了学术界”。他还有一重身份,国画大师潘天寿的二公子,但他的绘画  却并非始于少年。...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公凯,, 来源:公关世界 年份:2017
笔墨是中国画的核心概念,自20世纪新文化运动至当下,整整100年来都一直在被争论。但是100年来,虽然不同的人文学者都发表了意见,但基本上众说纷纭,对于笔墨的研究还是处于莫...
[期刊论文] 作者:白林坡,, 来源:当代中国画 年份:2007
12月15日,由中央美术学院和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西安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静水深流——潘公凯水墨作品展”与“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文献展同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On De...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艺术生活快报 年份:2014
潘公凯先后担任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院这两所中国最知名艺术院校的掌门人,主持并实现了两所院校的跨越式发展,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贡献卓著——...
[期刊论文] 作者:林宸胄, 来源:美术观察 年份:2021
潘公凯先生指出,中国画的学科化建构和研究工作应当关注中国画具备未来学价值的地方,应当关注并梳理中国画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结构的内在关系,只有面向未来和世界去研究、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李鲁博, 来源: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年份:2013
除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职务之外,潘公凯也是水墨画家和史论家,他的画被称为“现代文人画” (高建平语),他也做装置作品,同时,也跨界做建筑和设计,这些是他的“业余爱好”。...
[期刊论文] 作者:徐良瑛,, 来源:艺术教育 年份:2004
潘公凯1947年出生于杭州,中国画大家潘天寿之子。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1996年起至今,连续在中国两所最重要的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担任院长、教授、博...
[期刊论文] 作者:秦肃,潘公凯,, 来源:建筑知识 年份:2010
也许一直以来艺术界对潘公凯的关注还聚焦在传统绘画和艺术教育上,近几年来他却在人们视线之外不动声色地进行着当代艺术创作。从他最新的个展中,可以看到他对于大写意的持续...
[期刊论文] 作者:潘公凯 张天潘,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 年份:2015
受访人:潘公凯 著名中国画家、美术理论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采访人:张天潘 媒体评论员  “自觉”是现代性的标志  张天潘:从您的课题研究成果来看,您对美术之路的探讨,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这是出于什么考虑...潘公凯:在“中国美术现代性之路”这个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整个世界或者说是全人类的从古典文化形态向现代文化形态的剧烈转变看成是统一性的、整体性的事...
[期刊论文] 作者:邵大箴, 来源:书画艺术 年份:2007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我就欣赏过潘公凯的不少水墨作品,那是小幅的写意花鸟,疏朗的布局,遒劲中含有俊秀意味的线条和清雅的墨色,使人感觉到他是在认真学习和领会他父亲潘天寿先生艺术创作精神和方法的,且有自己的体会...
[期刊论文] 作者:于洋(采访),潘公凯,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年份:2021
一、中国美术现代性问题的提出与深化于洋(以下简称“于”):我受《中国文艺评论》之托,对您进行此次专访,想请您就中国美术现代性和中国画发展的相关问题谈谈您最新的一些思...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