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84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段培法,孙建印,吴世明,张方方,樊晓华, 来源: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3
徐州市人工增雨作业多是以抗旱为目的非随机化催化作业的方式,作业地点多,天气背景场不同,作业影响区也不固定.根据徐州市WR-98型火箭的增雨作业信息,采用本文所提出的区域雨...
[会议论文] 作者:吕翔,孙建印,慕瑞琪,赵可奇,刘端阳,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污染物浓度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霾形成及维持的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徐州2013年持续性霾过程的......
[会议论文] 作者:吕翔,刘端阳,孙建印,赵可奇,慕瑞琪,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污染物浓度小时资料,从天气形势、地面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霾形成及维持的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徐州2013年持续性霾过程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 (1)秋冬季的持续性霾过程,其环流形势符合秋冬季霾天气的典型特征;而春夏......
[会议论文] 作者:吕翔,侯宜广,孙建印,孙亚琴,孟锦, 来源:第30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3
徐州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基于组件式WebGIS技术,将气象观测和预报信息、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及气象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预警等多源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了气象信息和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空间精细化、可视化.可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自动生成地质灾害预报......
[期刊论文] 作者:武艳,孙建印,段培法,侯宜广,安迪,席琳, 来源:气象科技 年份:2014
为了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作业水平和增雨效率,利用2010 2012年徐州市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多种观测资料,在分析徐州地区地形特征、增雨作业习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人...
[期刊论文] 作者:张百战,吕翔,孙建印,宋林军,赵杰,彭明艳,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1
2010年徐州地区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连旱,连续5个多月的降水量偏少90%,依据GB气象干旱等级,达到了特旱级别。干旱严重影响了小麦播种和出苗,对小麦的生长和越冬造...
[期刊论文] 作者:侯宜广,赵瑾,吴伟巍,张方方,安迪,孙建印,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2015
采用基于权重Kappa统计值的方法,在剔除了由于偶然性和随机性造成的一致性的基础上,对3种常用暴雨预报方法的预报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衡量.结果表明,数值模式预报与综合经验预...
[会议论文] 作者:孙建印,孙光东,侯宜广,江仁民,王静, 来源: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1
  2010年7月17日20时前后,江苏省丰县出现强对流天气,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产生产生了很强的短历时强降水,最大降水量176.3毫米,出现在丰县欢口镇,丰县站一小时内最大降雨量达9...
[会议论文] 作者:徐为根,孙建印,张百战,宋林军,阎武光, 来源: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0
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了外部环境的有利变化,江苏气象事业酝酿着跨越式发展.从对需求和服务的分析出发,产生了推出省以下气象业务发展示范项目的构想,据此,拟定的江苏气象业务技术体系的发展战略就是走体系化道路.围绕发展战略的决策就是以"十二·五"......
[会议论文] 作者:武艳,田心如,孙建印,段培法,侯宜广,安迪,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为了提高人工增雨作业的作业水平和增雨效率,利用2010~2012年徐州市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多种观测资料,在分析徐州地区地形特征、增雨作业习惯的基础上,研究出适合本地区使用的人工增雨效果检验方法。对徐州地区2010~2012年20次人工增雨过程、92次人工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
[期刊论文] 作者:张子贤, 孙光东, 韩成标, 孙建印, 刘家春,, 来源:给水排水 年份:2012
暴雨强度公式是城镇排水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之一。为提高暴雨衰减指数随重现期显著变化时暴雨强度公式的拟合精度,结合实例研究了采用麦夸尔特法确定衰减指数为函数型的五参...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霄,唐迪,孙建印,葛淑芬,张利华,夏露,, 来源:农业与技术 年份:2016
针对江苏省徐州市的具体气候条件特点和自然条件,通过对多年来徐州市农气观测站的观测记录数据的分析研究,结合小麦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客观地阐述了气温、降水量和日...
[会议论文] 作者:孙建印,侯宜广,孙光东,吕翔,赵杰,彭明艳, 来源: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1
  以徐州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资料为分析对象,采用二维交叉识别算法和综合相关追踪算法,以micaps3.0为平台,对所能产生强对流天气的风暴单体进行识别追踪,并对风暴单体未来30~120......
[会议论文] 作者:孙建印,董玉昆,王学江,张方方,李冰峰,孙磊, 来源: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0
强对流风暴距离雷达站30km以内时,受雷达静锥区影响回波参数会被低估,而当风暴经过雷达站上空时,回波强度、顶高等一系列藉以判断风暴强度和天气剧烈程度的产品参数将会被严...
[会议论文] 作者:夏露[1]张强[2]岳平[3]孙建印[4]王霄[4], 来源:第十二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 年份:2015
  本文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站)2006-2012年陆面过程观测资料以及榆中站气象资料,分析了陆面各辐射收支分量对于气候波动的响应,并且研究了地表反照率...
[会议论文] 作者:宋林军,吕翔,张百战,孙建印,闫伍光,徐为根, 来源: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 年份:2011
  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有技术与体制机制两条思路。本文从体制机制角度出发,通过业务观察、问题分析、创新思考,提出了以一体化作业为特征的、全新的天气业务体系思想,据此,给出......
[会议论文] 作者:宋林军,孙建印,张百战,阎武光,吕翔,徐为根, 来源: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10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宏观视野与微观操作相结合的思想,围绕省以下预报预测业务体制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成体系的创新思想观念,为省以下气象业务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会议论文] 作者:刘娟,朱君鉴,姚叶青,王德育,魏德斌,孙建印, 来源:2010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经验交流会 年份:2010
使用探空资料分析了安徽6例龙卷风天气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它们都发生在整层很湿的大气中,抬升凝结高度很低;中低层存在强的垂直风切变和西南急流;对流有效位能和风暴相对螺...
[会议论文] 作者:吕翔,孙建印,孙亚琴,孟锦,刘茜茜,侯宜广, 来源:2012中国气象学会气象通信与信息技术学术研讨年会 年份:2012
  徐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是基于WebGIS技术开发的能够提供实时监测资料和多种预报服务产品的综合性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系统开发基于SuperMap IS.NET和SuperMap Objects平台...
[会议论文] 作者:刘娟,朱君鉴,王德育,宋子忠,魏德斌,孙建印, 来源: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年份:2009
使用阜阳、徐州、合肥、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发生在安徽省的6例龙卷风天气做出归纳和统计分析,找出它们具有的典型雷达回波特征。结果表明,其中5例龙卷风天气由超级单体风暴形成,其余1例由非超级单体风暴产生。以下3种情况很可能出现龙卷天气:①在密集型飑线回......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