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0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1
阳虚肝寒证之关键在于“水寒土湿,木郁不达”,其症状表现一般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阳虚肝寒证,以畏寒肢冷为特点;二是肝气不升,气郁不畅证,以气短而善太息为特点;三是以肝经所循行经脉......
[会议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1993
中药药浴疗法治疗肾原性水肿是《内经》“渍形以为汗”的应用与发展。药浴疗法不仅可以发汗,还可解肌祛邪。故用治肾源性水肿,在使水肿迅速消退的同时,还可改善全身性循环,促...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份:2006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2
郑钦安指出阴火产生的本质就是肾中之虚阳向上或向外飞越,阴盛而虚阳外越,导致阴火上潮,阴火上潮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发热、午后发热和手脚大热。此发热为阳虚虚阳外越之发热,...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年份:2000
难治性肾病患者不仅躯体症状消除困难,而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与躯体症状形成交互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患者的心理调适与治疗,对于本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13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附子非常广泛,处处注意保护人体阳气,是自《神农本草经》之后,临床上广泛而又大剂量应用附子第一人。附子在汤剂中,张仲景用量比较大,而在散剂...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2003
从内涵、形成、培养及创造性四个方面,探讨中医临证思维中的潜意识心理学特征.认为,中医临证思维方法除包含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方法外,还包含直觉、顿悟、灵感...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药研究 年份:1993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表明生理上肝肾精血互化、相互滋生的功能密切相连,那么病理情况下,肝脏病与肾脏病之间亦必然有密切相互关系,即出现肝肾同病。近代医学理论不仅论证...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2
巨著《内经》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年期间,先民们可能是出于对身体健康的关心,渴望从梦象中寻找到疾病预示征象的活动和对梦实质的不断探索,从朴素的哲学唯物主义出发...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新中医 年份:1999
本文就慢性肾衰的多级辨治思路与方法,从整体原则、微缓原则、脏腑代偿、胃肠透析、皮肤透析、中西结合、方药筛选、开创新论8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提高临床研究与诊疗水......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2003
就慢性肾病治用风药 ,从肾风的理论渊源、立法原则、治疗用药着手 ,阐述了当代名老中医善用风药治疗慢性肾病的经验与规律 ,并通过临床实践证明 ,对于消除顽固性水肿、蛋白尿...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1993
急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起病急速,临床表现具有三大特征,即水肿、高血压及尿的改变(少尿、无尿、蛋白尿或血尿)。现代医学院对症处理外尚无特异性治疗手段,而中...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河南中医 年份:2007
阴盛格阳,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认为是阴盛阳衰或脱阳证,针对真阳衰微、阴邪内盛之病理,治疗上善于抓住阳虚证的本质,针对阳虚之上、中、下的不同,采用扶阳药物而重用大辛大热...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药文化 年份:2008
清末伤寒学家郑寿全先生,精研医典,重视扶阳及临证大剂应用姜桂附,成为火神派的始祖。其后亲传弟子卢铸之及后人一门三代,均成为火神派的重要传人,并发扬光大。...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07
清代名医郑钦安对阴盛格阳之病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认为真气在下,但无时而不发于上,故当"阳气过衰,阴气过盛,而阴中一线之元阳,势必随阴气而上行"时,而致阴盛格阳之病...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新疆中医药 年份:1994
糖尿病古来多从阴虚燥热立论,方不过玉女、六味之类。余临床10年余虽有近效,症状也多可改善,但尿糖、血糖多不能完全控制,终至病情迁延。余仔细反覆揣测“现代医学认为...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4
作者从5个方面对中医的临床药动学进行了探索。1、药物在煎煮过程中的整合作用:煎煮过程中,各成分之间可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可能生成新的化合物,其作用趋势会转达向一个...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药信息 年份:1993
近些年来由于中药运用不当或滥用,致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而中药所致的肾脏损害,尚未引起临床学者的重视。本文试就中药致肾脏损害报道近况予以综述,以期望能引起临床学...
[期刊论文] 作者:傅文录,, 来源:中医杂志 年份:2010
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多年的亲身体验,笔者感到多读、多写、多反思,是成功之路上的有效方法,并概括为两句话:读书思考写文章,理...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