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74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8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丽娜,何圣贵,李晓娜,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CO氧化是异相催化中重要的模型反应,在很多实际过程中也具有重要应用[1].CO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一直备受科学家广泛研究[2],然而C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自旋湮灭问题(21CO+3O2→...
[会议论文] 作者:许琳琳,何圣贵,马嘉璧,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过渡金属氮化物具有类贵金属催化剂的性质,利用氮化物取代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1]。然而,人们对氮化物的相关反应机理仍不清楚。利用团簇模型,可以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活性结构和反应机理等。......
[会议论文] 作者:王丽娜,李晓娜,何圣贵,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CO氧化是异相催化中重要的模型反应,在很多实际过程中也具有重要应用[1].CO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一直备受科学家广泛研究[2],然而CO催化氧化过程中的自旋湮灭问题(21CO+3O2→21CO2),却一直未被考虑.CO催化氧化过程中分子氧的三重态自旋在反应过程中如何发生改变并不......
[会议论文] 作者:丁迅雷[1]李子玉[2]何圣贵[2],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氧化钒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对(V2O5)n团簇的研究,有助于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理解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作用[1-2].本文使用全局优化方法和密度泛函方法,系统...
[会议论文] 作者:丁迅雷,李子玉,赵艳霞,何圣贵,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 年份:2011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楠,徐波,马嘉璧,何圣贵,, 来源:中国科学:化学 年份:2011
研究原子团簇上小分子的吸附和反应对认识一些复杂化学过程的微观机理非常重要,为了表征小分子如何吸附在原子团簇上,我们研制了一套氦原子碰撞诱导解离串级飞行时间质谱装置...
[会议论文] 作者:赵艳霞,马艳平,丁迅雷,何圣贵, 来源:第十一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09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娜,何圣贵,张华民,袁震,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铑催化剂在很多重要化学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痕量铑即可有效促进热稳定性极高的氧化铝载体中氧原子参与化学反应,但铑“活化”稳定载体中氧原子的机理并不清楚。报......
[会议论文] 作者:陈娇娇,何圣贵,袁震,李晓娜,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对中性氧化物团簇的结构及反应性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凝聚相表面的反应机理[1]。受限于真空紫外光(VUV)极低的产生效率,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中小尺寸...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娜,张华民,袁震,何圣贵,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铑催化剂在很多重要化学过程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痕量铑即可有效促进热稳定性极高的氧化铝载体中氧原子参与化学反应,但铑“活化”稳定载体中氧原子的机理并不清楚。报告人在实验上制备了RhAl2O6+团簇,发现其能连续氧化五个CO分子。......
[会议论文] 作者:陈娇娇,袁震,李晓娜,何圣贵,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对中性氧化物团簇的结构及反应性研究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凝聚相表面的反应机理[1]。受限于真空紫外光(VUV)极低的产生效率,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生中小尺寸团簇(<1nm)[2,3],研究纳米尺寸氧化物团簇在技术上存在挑战。锰氧化物材料在生物医学、光催化......
[期刊论文] 作者:牟丽慧,姜桂朵,李子玉,何圣贵, 来源:化学物理学报 年份:2020
研究气相物种与小分子的反应,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相关凝聚相过程的基元步骤和转化机制.其中,气相物种活化转化氮气(N2)分子的理论和机制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气相金属...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娜[1]袁震[2]何圣贵[1],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氧化物担载的金催化剂由于其对CO具有优异的低温催化氧化活性而倍受实验与理论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担载金催化氧化CO反应的活性位点和反应机理仍存在争议.本文中...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娜,姜利学,何圣贵,张婷,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CO催化氧化是气相和凝聚相反应中的重要模型反应.利用气相团簇实验,在隔离、可控以及可重复条件下,在离子阱反应中研究发现异核金属团簇IrAlO6+可转移全部氧原子连续氧化六......
[会议论文] 作者:李晓娜,姜利学,张婷,何圣贵, 来源:第十五届全国化学动力学会议 年份:2017
CO催化氧化是气相和凝聚相反应中的重要模型反应.利用气相团簇实验,在隔离、可控以及可重复条件下,在离子阱反应中研究发现异核金属团簇IrAlO6+可转移全部氧原子连续氧化六个CO分子,如图1所示(a-f).IrAlO6+为目前为止报道的能氧化CO数目最多且能生成无氧产物的团簇......
[期刊论文] 作者:马艳平,赵艳霞,李子玉,丁迅雷,何圣贵, 来源:化学物理学报 年份:2011
按照团簇的氧化指数,对钒氧化物团簇VxOy^q(x≤8,q=0,±1)进行了分类(钒氧化物的氧化指数△=2y+q-5x).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氧化指数相同的团簇倾向于具有相似的成键方式、电......
[会议论文] 作者:贾美叶;骆智训;何圣贵;葛茂发;,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4
  在硫化氢(H2S)的催化氧化去除反应中,钴氧化物催化剂首先与 H2S 反应转化为钴硫化物[1]:ComOn+nH2S → ComSn+ nH2O(1)而后通过氧气与钴硫化物反应再生并重复利用[1]:ComSn+...
[期刊论文] 作者:王湘淮,何圣贵,郑晶晶,朱清时,ZHU QING-SHI, 来源: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年份:2000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会议论文] 作者:贾美叶,骆智训,何圣贵,葛茂发, 来源: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年份:2016
  采用飞行时间质谱实验(TOF-MS)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研究了钪氧团簇负离子ScmOn-与硫化氢的气相反应。激光溅射法产生的Scm18On-团簇离子与H2S在快速流动反应管中发...
[期刊论文] 作者:任熠,刘清宇,赵艳霞,杨祁,何圣贵, 来源: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2020
金属正离子与甲烷的反应活性有着广泛的研究,但已报道的离子分子反应通常在单次碰撞或低碰撞能条件下发生。本文介绍最近搭建的一个由迁移管与离子漏斗组成的离子分子反应装...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