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4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8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李惠文,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1999
为了使具有减振效果的变速铣削加工方法能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以长春市和二机床厂生产的XD5032升降台铣床为基型,首次研制开发了一台XD5032/BQ型变速切削铣床,主传动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方式调速,选用......
[期刊论文] 作者:阎纪旺,于骏一, 来源:物理 年份:1994
如何在光学晶体、光学玻璃等脆性材料上高效地制取纳米级光学表现是现代超精密加工技术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近年来,此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现了浮法抛光、离子束加工、韧......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勾治践, 来源: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1996
本文就交流变频变换系统的转速。转矩特性和转速跟踪特性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测试与分析。研究了结果表明,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在低转速区段确定存在转矩出力不大的问题,须采取相应的......
[期刊论文] 作者:勾治践,于骏一, 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1999
机床电机以时变转速方式运行时,瞬时电流确有一定程度的波动,但不影响电机的正常使用;在时变转速参数中,影响电机瞬时电流波动较为显著的因素依次是变速波形、变速频率和变速幅度......
[期刊论文] 作者:付连宇,于骏一, 来源:农业机械学报 年份:1998
提出利用机床主轴前后两转切削振动轨迹的相位差ψ来预报切削颤振的新方法,并且提出了利用等工件转角间隔采样,通过计算工件前后两转切削振动信号的互功率谱密度函数,精确确定相......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杨辅伦,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1995
在深入研究机床加工系统在变频激励力作用下振动响应规律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变速切削方法的减振原理,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变速切削过程的振动响应是机床加工系统在变频激......
[期刊论文] 作者:王茂华,于骏一,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2000
研究开发了一种控制机床颤振的电流变减振器。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电流变减振器的刚度及阻尼随外加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主振系统的振幅随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只要场强......
[期刊论文] 作者:周晓勤,于骏一, 来源:机械工程学报 年份:1998
分析了机床颤振孕育过程的变化特征,提出了颤振的监测参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监测参数提出了一种全局归纳与局部校正相结合的自适应多步向前预测计算算法,可在机床颤振孕育过......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刘述芳,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2000
利用电流变效应设计制造了车床活顶尖电流变减振器,在减振器的活动电极板与固定电极板间注满电流变液。计算机模拟和切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流变减振器,可以使车床尾座活动顶尖......
[期刊论文] 作者:韩相吉,于骏一, 来源:制造技术与机床 年份:1998
对砂轮变速磨削抑制颤振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查了砂累变速幅度,变速频率及变速波形对抑振效果的影响,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变速磨削抑振效果显著。...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郑德涛, 来源:计量学报 年份:1996
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考证结果证明,可以利用互功率谱密度函数和传递函数所包含的相位信息来测量两相关动态物理量信号在指定频率成分上的相位差。本文还就相位测量中仪器系统......
[期刊论文] 作者:付连宇,于骏一, 来源:机械制造 年份:1998
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是影响机械产品加工质量和机床切削效率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对机械加工振动实行有效控制是开发FMS和CIMS等现代化制造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勾治践,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5
着重讨论了滞后型切削颤振的诊断原理和诊断方法。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证明,滞后型切削颤振系统的稳定性和切削力信号Fy(t)相对于振动加速度信号y(t)的相位差ρ存在某种一一对应的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杨辅伦,于骏一,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4
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刀具工作前角时变系统的振动响应幅值比刀具工作前角固定不变的系统的振动响应幅值明显减小.试验在普通车床上进行,刀具工作前角由微机通过步进电机按规......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周晓凯,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0
本文主要讨论切削颤振的预报方法和控制方案。在研究过渡切削过程各个动态切削参数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以特征系数M 作为预报参数,M=H_1~2·σ_F~2/σ_α~2。当M...
[期刊论文] 作者:于骏一,周晓勤, 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年份:1997
根据似然比检测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床切削颤振监测统计量,能识别切削过程中产生的信噪比为0.15的微弱振动成份。文章还就颤振监测工作特性、颤振监测门限值设置等有关问题进行了......
[期刊论文] 作者:闫占辉,于骏一, 来源:新技术新工艺 年份:2003
为消除环境温度变化和摩擦热对导轨磨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对床身模拟件的重力变形自动补偿热变形的自准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床身模拟件的自准直能力...
[期刊论文] 作者:闫占辉,于骏一, 来源:吉林工业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年份:2001
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减小机床热变形的一些新方法,为研究减小机床热变形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论文] 作者:付连宇,于骏一, 来源:噪声与振动控制 年份:1997
本文首先就如何选取切削颤振过渡过程的特征信号进行评述,然后分析了过渡过程中动态切力信号的概率密度变化特征,为准确地对切削颤振进行在线监测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会议论文] 作者:付连宇,于骏一, 来源: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机械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 年份:1997
在研究切削过程平稳到失稳的过程中振动加速度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变化的基础上,该文提出利用加速度信号的幅值分布在某一指定区间上概率值的变化来确定机床切削系统稳定性极限......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