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28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崔立谦,曹莉萍,李名立,邓文浩,邹文锦,林鄞,宁玉萍,吴华旺,雷威,邓伟,李涛,范玉华,曾进胜, 来源:四川省医学会第十三次神经病学学术会议 年份:2014
目的 比较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和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默认网络连接的异同,探讨两种疾病重叠或独特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2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2例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患者和22名健康对照进行静息态功能......
[会议论文] 作者:崔丽英,贾建平,曾进胜,徐恩,李承晏,贺佳,李舜伟,张薇薇,彭国光,何俐,樊东升,沈扬,王拥军,高旭光, 来源: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 年份:2009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正丁基苯酞(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194例首次发作72 h以内,NIHSS评分在5~25分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阿司匹林对照研究,分为NBP治疗组和阿司匹林对照治......
[会议论文] 作者:陈艺聪,张玉生,梁志坚,邓伟胜,欧阳馥冰,黄伟贤,吴正懂,蒋海红,刘清华,梁嘉辉,陈永洪,卢韬,曾进胜, 来源:第二十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 年份:2017
目的 评估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脑梗死患者起病早期及二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入组110例经基因测序确诊的合并G6PD缺乏症脑梗死患者,根据起病早期和出院后3个月是否服用......
[会议论文] 作者:符小丽[1]黎锦如[1]刘焯霖[1]陈玲[1]刘金龙[2]冼文彪[1]刘妍梅[1]杨超[2]郑一帆[1]裴中[1]曾进胜[1], 来源: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2012暨中新帕金森病与运动障碍疾病诊疗新进展研讨会 年份:2012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后3年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症状及睡眠、情...
[期刊论文] 作者:黄一宁,程焱,吴江,李焰生,徐恩,洪震,李正仪,张微微,丁美萍,高旭光,樊东升,曾进胜,黄家星,吕传真,肖江喜,姚晨,培达研究组(CASISP), 来源:中华内科杂志 年份:2008
大部分卒中后患者都接受阿司匹林治疗,但是近来阿司匹林相关的脑出血引起了大家关注,特别是在中国人群,已经有很多二级预防和社区人群调查资料都显示脑出血的发病率较西方人群高。西洛他唑与阿司匹林同样都是血小板抑制剂,但是作用途径不同,它是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期刊论文] 作者:曾进胜,王丽娟,徐安定,潘速跃,洪铭范,唐亚梅,尹恝,郭毅,陆正齐,范玉华,邢世会,任力杰,彭福华,庄伟端,钟望涛,代成波,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致病性,至今依然肆虐全球,在我国也起伏反复。卒中是我国致死致残的最主要疾病,其急诊救治时间窗短暂,且康复治疗和二级预防必须长期坚持。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脑血管病诊治工作,已成......
[会议论文] 作者:崔丽英[1]贾建平[2]曾进胜[3]徐恩[4]李承晏[5]贺佳[6]李舜伟[1]张薇薇[7]彭国光[8]何俐[9]樊东升[10]沈扬[10]王拥军[11]高旭光[12], 来源: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 年份:2009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正丁基苯酞(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在使用复方丹参静脉点滴的基础上,对194例首次发作72 h以内,NIHSS评分在5~25分的颈内动脉系......
[会议论文] 作者:陈艺聪[1]张玉生[2]梁志坚[3]邓伟胜[4]欧阳馥冰[1]黄伟贤[1]吴正懂[2]蒋海红[3]刘清华[4]梁嘉辉[1]陈永洪[1]卢韬[1]曾进胜[1], 来源:第二十届国际神经病学中山高峰论坛 年份:2017
  目的 评估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lucose-6 phosphate dehydrogenase,G6PD)缺乏症的脑梗死患者起病早期及二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
[期刊论文] 作者:王伊龙,赵性泉,刘新峰,曾进胜,许予明,赵钢,徐安定,樊东升,陈康宁,何俐,彭斌,董强,黄家星,刘亚杰,帅杰,罗本燕,汪昕,缪中荣,刘丽萍,王春雪,荆京,王拥军,, 来源:中国卒中杂志 年份:2016
1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及高危非致残缺血性脑血管事件(High-risk 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
[期刊论文] 作者:朱以诚,崔丽英,高山,樊东升,李继梅,牛俊英,詹青,秦新月,郑荣远,陈康宁,周华东,曾进胜,彭凯润,张兆辉,卢祖能,章军建,刘煜敏,张朝东,曲方,曹秉振,徐运,吴江,王宝军,杨期明,冯连元,胡兴越,潘小平, 来源: 年份:201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Ⅲ期临床研究。共入组552例起病48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为 6~2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