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7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8
比较文学学科的危机意识,无论源于外在语境还是自身学科理论建设的问题,都和我们在学理上没有界定出它的独特内涵和学科定位有关。而比较文学学科的独特规定性和内涵,核心是...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1
本文认为,在西方,文学经典化的过程是和去经典化同时并存的,因而不能因为后现代时期重视对经典的颠覆与解构就否认这个时代有经典。后现代文学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外国文论的当代形态:实绩与问题”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学会年会 年份:2012
文学性概念自雅各布森提出来,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论各流派,并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到进一步阐发,因而具有了不同的意蕴.自上世纪末期以来,这个问题在我国学界受到特别...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学术交流 年份:2003
对于后现代的问题 ,我们应该保持作为一个中国学者的主体意识来进行研究 ,要深刻地探讨它与西方传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理论的试探性质 ,搞清它对我们的启迪以及局限。具体地说...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学习与探索 年份:2016
张曙光的诗虽然都是短篇之作,但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精神风貌及话语方式在普通人心中留下的历史记忆,并通过对这种历史记忆的抒写来反思这个时代,因而具有平民史诗...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网络文学研究存在着两个误区:一是以传统的文学观念来研究,二是在还没有完全弄清网络文学是什么时,就过早地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而这两种误区的产生都和人们在研究网络文学时...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诗探索 年份:1997
艾略特的《荒原》是一部晦涩难懂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若要理解这部作品深刻的文化哲学主题,则必须先理解和把握其运用的总体象征的艺术。...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5
艾略特的三首长诗,构成了他自己精神历程的三部曲.《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以下简称《情歌》)是作者对现代“焦虑”的生活状态的表述,是他探索和追寻现代世界...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这篇小说是一篇典型的后现代解构文本 ,他通过戏仿格林童话的方式 ,对其进行了解构与颠覆。整个小说是一篇拼贴与杂凑 ,并采用了像电影镜头拼接的手法...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12
小说《英仙座流星》在重述古希腊神话故事时,通过转变叙述视角,建构起一种新的时间模式,把回忆与体验、历史与当下、神话与现实置于一个共时性的空间,在缠绕延展中形成对历史...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8
阿瑟.A.伯格的四部学术荒诞小说在戏仿传统侦探小说的基础上,把理论论证变成了小说的叙述,把小说故事变成了理论讨论,在碎片拼贴之中对某个学科各家各派理论主张全面加以介绍...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2002
本文指出后现代文学的根本特征就表现着它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和解构 ,以及对传统的寻找一种普适有效的真理的冲动的解构。它的解构式写作、它的荒诞意识和迷宫意识、它的戏...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4
阿兰·罗伯 -格里耶的小说《橡皮》的故事情节处处表现得有悖于常理 ,但这种悖谬式的情节却表现着作者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体验 ,是作者对现代这个“荒诞的世界”的一种把握...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米歇尔.福柯于1984年撰写的两篇关于启蒙的文章,是他一生思想探索的延续和总结。他从话语理论出发,结合自己多年来在疯癫、精神病学、人文科学史、监禁、性史等方面的研究,对...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当代外国文学 年份:2001
本文认为“后现代”这个概念是在三个层面上被使用,如不加以区分就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让人们产生困惑。第一,这个概念是对当代西方的文化状况或文化倾向的一种概括,即后现代...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7
伊格尔顿提出"文学事件"论后,国内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很热烈。不少人认为当下文学形态的确是作为事件出场的。但本文不是在伊格尔顿的意义上来理解"事件",而是循福柯话语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文学理论:跨文化与跨学科的对话”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外国文化与比较诗学研究会”第三届研讨会 年份:2011
  福柯在《另类空间》中提出的异托邦思想,不仅是一种空间哲学,更是一种历史哲学思想,从他概括的异托邦的特征来看,这是一个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融合统一的空间拓扑结构,是福......
[期刊论文] 作者:马汉广,,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年份:2004
鲍勃·迪伦获诺奖的冲击波过去之后,人们开始进入深层次思考,这一事件的意义何在?它将对文学理论、文学研究、文学创作实践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曾先后写过两篇文章探讨...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