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9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1997
提出一个强夯中土体被夯实的全过程模型,讨论了两个极限孔隙比问题,指出未饱水土强夯夯实的极限孔隙比受制于土的初始含水量W0,并与毕生是Gs和界限饱和度Sr有关。大体为e=W0.Gs/Sf。饱和土夯实的......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1996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波动理论,振动的传播就是能量的传播。沿途各点波的强度及其沿途的变化可用沿途各点的振幅的大小及其变化来表示。夯锤下存在一维波动,它决定了夯坑下夯实体按......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1999
在粘性土场地,同时用核子密度仪和传统试验室两种方法测出土的密度和湿度加以对比,说明,核子密度仪测出的结果令人满意。文中认为对土方工程应推荐采用核子密度仪。认为核子密度......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2004
工程地质学有三个极重要的特点,即学科的地质属性,工程地质事件的随机特性和研究主体的隐蔽性.第一个是最基本的,后两个主要由第一个导出.认识"工程地质学的地质属性"对工程...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2004
岩土工程学科形成以后,有人提问这是否意味着工程地质学在消失?或地位在下降?我认为并非如此,目前状态反映了原有学科间某种合理的组合,同时也反映工程地质这门学科在向前发...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1982
1981年宜城县决定成立“岩土工程测试仪器设备厂”,并呼吁省、市土建学会(土工基础委员会)予以支持。同年,在土建学会推荐下,他们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签订了“双...
[会议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第三次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年份:1988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89
一、黄土 我国黄土面积达63万km~2,厚度居世界之最(兰州附近黄土厚413m据张原丁文)。100年以前中国黄土就受到地质学家们的注意,但对黄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主要是1949年以后,...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89
一、黄土 (一)划分为新黄土、老黄土是合适的。老黄土即Q_1和Q_2黄土,新黄土即Q_3和Q_4黄土,二者间有明显不整合面,且二者的工程地质特性差异明显,新黄土密度低、有孔洞,一...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58
第四纪疏松粘性土,特别是黄土,因水浸湿而产生沉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湿陷现象。湿陷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建筑物的破坏,例如使建于其上和筑于其中的堤墙及基础破坏,使路基下沉,...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1996
本文借助于物理学上碰撞理论,夯能沿深度分配公式,阐述了增加击次,增大夯锤重量对增大夯实深度的作用和机理。论述了砂性上比粘性土容易达到较大加固深度的原因。In this pape...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年份:1983
“近海工程性能(简称BOSS)第三届国际会议于1982年8月在美国波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召开。我和田千里随同大会特聘的“地基性能数值模型”讨论会议主席钱寿易先The 3rd Intern...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85
本文系孤柏咀黄土抗剪强度和结构强度试验研究的成果。文中列有孤柏咀地区的黄土剖面。孤柏咀黄土具有蠕变性,其长期强度比团结快剪强度低,为后者的0.51~0.75倍(法向应力σ=0....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2003
[期刊论文] 作者:杨志强,郭见扬,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91
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石灰与土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对石灰加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作了广泛的讨论,并结合宏观性质对加固的微观机理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粉末 x 射线衍射法试验证实...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杨志强,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91
作者认为强夯使地基具有AB层即双层构造。根据实际资料说明。强夯地基的上部(即A层)和下部(B层)各具特点,自成独立系统。夯击过程动应力水平为临界值的那个深度位置即是AB两...
[期刊论文] 作者:郭见扬,汪稔,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93
常规强夯法处理淤泥质粘土地基效果不太理想。本文论述了强夯碎石柱法的原理及应用的可行性,对夯后形成复合地基的沉降、固结,稳定性等问题用多种方法进行了计算,讨论了施工...
[期刊论文] 作者:朱瑞赓,郭见扬, 来源:土工基础 年份:2008
“派酶”是一种新型的工程土质改良材料,许多事例表明,它在垃圾处理和污泥淤泥资源化方面大有作为。派酶技术在某路基施工中试用成功说明在公路路基、坪基工程方面有较好应用前......
[会议论文] 作者:郭见扬,汪稔, 来源:第三次全国工程地质大会 年份:1988
[期刊论文] 作者:余跃,郭见扬, 来源:岩土力学 年份:1987
在近海沉积物中广泛存在一种以粉质砂为主的轻亚粘土(中、低塑性少粘土),它常常是近海工程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本文针对南海北部湾某海区拟建混凝土重力式平台处的这种海洋...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