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93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07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8
"时装新戏"作为"畸形之艺术"的"过渡"性时间并不长,甚至从"时装新戏"到"古装歌舞戏"就是同时发生的,这其中起关键转换作用的人物就是梅兰芳。《天女散花》受欢迎是走出"过渡戏"的标志,梅......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96
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的生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为何是漫长的,这里涉及两个与戏曲丑角美学特征生成相关的重要问题。 (一)戏曲丑角与戏曲艺术相“游离”问题 不难发...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7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应该传承的核心精神是鲜明的时代感——革新精神。这种革新精神基于两个重要的前提,即既要高度重视对"传统表演艺术的积累",又要"在艺术创造中勤于思考"。前...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02
学界普遍认为汤显祖以情抗理即宋明理学之“理” ,本文认为这是不确切的。汤翁《牡丹亭还魂记题词》是针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 ,理有者情必无”而写的。达观的“理有”、“理...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1
布莱希特史诗剧虽然在叙述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但史诗剧与戏剧性戏剧相比却是充满了限制的戏剧。史诗剧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对所叙述的人物摹仿的限制和对所叙述的事件表现的限...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美与时代(下) 年份:2014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话剧”究竟“怎是”,如何建构现代西方意义上的“话剧意识”,中国学界、演艺界在1930年之前一直昧而未明。曹禺在改译《争强》一剧时,从布局、行动、性格、对话和情趣等方...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新东方 年份:2015
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和迪基的"艺术制度论"针对的是非传统的西方先锋派艺术的合法性问题。但这种对某个时段的艺术现象的合理性解释是有其限度的。我们所要质疑的是,是...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2005
曹禺之所以在三十岁之前就能创作出以《雷雨》为代表的四部杰作,正缘于他审美判断的纯粹性,即他完全没有“善的表象”或“目的的表象”意识,更没有要借剧作来达到“匡正、讽...
[会议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年份:2004
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过去美学体系的最本质的差异在于,马克思主义美学不是从唯心的知性化的思维范式出发,追问超感性的美的抽象概念的实体化、终极化的最后始基,像柏拉图的...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艺术百家 年份:2011
在胡塞尔看来,能够在内心生成作为"虚的实体"的"意象"存在"物"的这种"内心状态"正是艺术家不同于常人的思维状态。这种"感性的观念"领域正是现象学艺术直观的领域。沈虹光看见的不仅仅......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0
2009年11月2日晚中央电视台三频道现场直播的"交通银行杯第5届CCTV舞蹈大赛"国标舞决赛共有12个舞蹈,这本来是很令人期待的,但从第一个舞蹈《鼓舞》开始就让人感到困惑不...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六经“贵生”、“深情”、“爱人”之“道心”几绝而大义不尽明的根本原因,是汉儒、宋儒牵合拟附之罪造成的。汤显祖的“道心”、“深情”说与朱熹的“道心”、“人心”说是...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2
台湾京剧自新世纪2002年王安祈教授应邀出任国光剧团艺术总监始,已"开辟出一番新境界"。①以2004年3月国光剧团上演由王安祈编创的颠覆传统的京剧小剧场剧目《王有道休妻...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17
以往学界、演艺界对梅兰芳访问苏联的研究多有正面宣传的褒扬倾向。事实上,当年苏联报刊的评价并非是完全肯定的,这不过是梅氏身边的文人对这些评价的翻译有意删改所导致的效...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文化遗产 年份:2014
余笑予是新时期以来真正开拓现代戏曲导演艺术的功勋卓著者,也是最早明确提出戏曲的创作、演出“应该确立导演的主导地位”的戏曲导演艺术家及当代台湾戏曲导演艺术的引领者....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年份:2003
形式即本体。形式本体是一个非物质形态、非元素成分的“无”(“道”)。然则无中而生有 ,一本而万殊 ,正是万殊使“无”(“道”)得以呈现。然而万殊不可归类 ,万殊只是显现“...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福建艺术 年份:2016
清顺治辛卯(1651)刊本《荔枝记》全称《新刊时兴泉潮雅调陈伯卿荔枝记大全》。这个刊本与之前的明嘉靖丙寅(1566)刊本《荔镜记》和之后的清道光辛卯(1831)刊本《荔枝记》和清光......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年份:2003
汤显祖的灵根、灵性、奇士说,并不仅仅是他对艺术创造和审关灵境的感悟,更重要的是他对诗意的开掘、照亮生命境界的执着,因而,他能处处以离致独绝的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困厄,甚...
[期刊论文] 作者:邹元江, 来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2
汤显祖一生的心灵矛盾和苦闷在于文章名世与大道践履的抉择两难。矛盾的根源在于汤公具有强烈的对家族、师友和社会所期许于他的慧命担当意识 ,这激励了他“深心延不朽”的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