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68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裴冬,,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年份:2009
8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玉米产量明显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玉米苗期灌溉最为关键,是保证高产的基础。在只灌溉苗水而没有其他灌溉条件下,夏玉米产量与7、8月份降水密切相关,而与生......
[期刊论文] 作者:邵立威,张喜英,陈素英,孙宏勇,高丽娜,, 来源: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2009
受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影响,提高作物水分生产效率显得越来重要,通过调控冠层大小减少蒸腾水分消耗是其中的一个手段。该文通过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程度脱叶和不同水分条件下脱叶.不......
[期刊论文] 作者:陈素英,张喜英,邵立威,孙宏勇,刘秀位,,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1
为实现微咸水替代淡水,缓解环渤海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目的,采用桶栽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非充分灌溉对冬小麦产量、产量构成、生理指标及其后茬玉米...
[期刊论文] 作者:苗文芳,陈素英,邵立威,孙宏勇,张喜英,,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两个生长季夏玉米4个不同水分处理(灌溉1水、灌溉2水、灌溉3水、灌溉4水)对其各个生育阶段氮素吸收、分配、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抽雄期灌水可以增...
[期刊论文] 作者:陈素英,邵立威,孙宏勇,张喜英,李彦芬,,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6
河北低平原淡水资源短缺,微咸水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微咸水已经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国科学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
[期刊论文] 作者:陈素英,张喜英,邵立威,孙宏勇,牛君仿,,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5
针对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严重,通过研究雨养旱作条件下不同熟制的产量、投入产出和水分利用效率,探索华北平原缺水区雨养旱作条件下的节水种植制度,可为地下水超采提供技术支...
[期刊论文] 作者:闫宗正,陈素英,张喜英,牛君仿,邵立威,,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7
为探明华北平原灌溉条件下秸秆覆盖的土壤温度效应对冬小麦根系和籽粒产量的影响,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时间和覆盖量处理对冬小麦土壤温度、根系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崔晓朋,张喜英,孙宏勇,刘秀位,邵立威,郭家选,,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5
提高光能利用率(RUE)是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遗传特性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因素通过影响作物冠层结构及冠层形成过程,进而影响作物的光能利用率。为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在...
[期刊论文] 作者:刘秀位,王艳哲,陈素英,张喜英,孙宏勇,邵立威,,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13
通过2010—2011年大田试验,研究了平作、沟播和地膜覆盖(沟播+地膜覆盖)下棉花生长、水分消耗以及棉田地温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棉花苗期和现蕾期地温日变化、最高温影......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王彦梅,邵立威,高丽娜,, 来源: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2009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11a玉米产量数据和影响夏玉米气象产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夏玉米生长期间的日照时数有明显的下...
[期刊论文] 作者:高丽娜,陈素英,张喜英,孙宏勇,王彦梅,邵立威, 来源: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份:2009
通过秸秆和薄膜覆盖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材料对冬小麦田土壤温度(5 cm)以及冬小麦生长发育、穗分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营养生长期间的N转移、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勇,刘小京,邵立威,陈素英,刘秀位,张喜英,, 来源: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2014
河北低平原区是全世界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地区,同时又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主产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水资源利用和粮食安全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探清河北低平原区不同种植...
[期刊论文] 作者:高聪帅,邵立威,闫宗正,李璐,陈素英,张喜英,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年份:2021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环渤海低平原主要粮食作物种植模式,该区淡水资源匮乏,但浅层微咸水相对丰富,在降水较少的冬小麦生长季,适当利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灌溉对维持冬小麦稳产...
[会议论文] 作者: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张小雨,邵立威,王艳哲, 来源:第九届中国水论坛 年份:2011
用冠层温度指示作物缺水的情况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物的冠层温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灌溉制度下,不同肥料供应情况和不同冬小麦品种的冠层温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溉对冬小麦的冠层温度影响最大,而不同肥......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邵立威,王艳哲,刘克桐,,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1
华北平原是资源性缺水的地区,同时又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农业生产是该地区面临的主要问题。亏缺灌溉是一种新的灌溉制度,是在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前...
[期刊论文] 作者:邵立威,王艳哲,苗文芳,孙宏勇,陈素英,张喜英,, 来源:华北农学报 年份:2011
在中国科学院封丘试验站通过3年(2008-2010年)8个夏玉米品种在3个种植密度下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品种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探讨通过品种和密度优化组...
[期刊论文] 作者:孙宏勇,张喜英,陈素英,邵立威,王艳哲,董博飞,,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1
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对农田耗水规律和过程的研究对发展区域节水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建站以来在农田水分循环和...
[期刊论文] 作者:张喜英, 刘小京, 陈素英, 孙宏勇, 邵立威, 牛君仿,,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年份:2016
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影响环渤海低平原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本文针对该区粮食生产中水分利用效率低、提升潜力巨大,同时该区浅层微咸水资源和降水资源较丰富的...
[期刊论文] 作者:关劼兮, 陈素英, 邵立威, 张玉铭, 张喜英, 路杨, 闫, 来源: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年份:2019
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小麦玉米种植区,长期土壤旋耕免耕和秸秆全量还田带来耕层变浅、犁底层变厚和上移、土壤养分表聚等现象,通过耕作方式改变,解决上述问题对维持区域粮食...
[期刊论文] 作者:贾建明,李志宏,张喜英,邵立威,范凤翠,石玉芳,, 来源:河北农业科学 年份:2010
研究了3种种植形式下2种灌溉方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方式和种植形式对玉米产量性状及产量影响不大。采用沟播沟灌方式,可以用较少灌水量取得与常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