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396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3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何妙福,杨福民,王小龙,谭德同,冯福刚,黄诚, 来源:测绘学报 年份:1986
1984年10月18—26日上海天文台人卫站和西安测绘研究所人卫站实施了对LAGEOS卫星的激光测距联合作业。上海站使用新研制成的第二代人卫激光测距仪,它的单次测距精度约为15厘米;西安站使用改进的G171人卫激光测距仪,它的单次测距精度约为25厘米。把全部观测分成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同,肖炽焜,杨福民,陆文虎,陈婉珍,李振宇,,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1986
上海天文台的SLR系统在MERIT联测中对LAGEOS卫星进行了观测,共获得60圈838个测距值,经过分析处理表明,单次测距的精度为15厘米。1985年10月完成了计算机自动跟踪,跟踪精度好于10角秒。同年12月实现了锁模激光器实验系统的观测,使测距精度提高到5厘米,进入了国际......
[期刊论文] 作者:林钦畅,杨福民,谭德同,汤文芳,张忠萍,邓幼俊, 来源: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年份:2000
为了提高卫星预报精度 ,采用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方法 :从IRV资料 (欧洲提供预报的卫星三维坐标和速度分量的资料 ;使用的坐标系随着地球转动 ,x轴指向地球经度零点 )求出初始轨...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庄奇祥,苏锦源,谭德同,李振宇,蔡见祥,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3
一、时间比对系统上海天文台的时间频率部分设在徐家汇部分,而筹建中的激光测距站和甚长基线射电干涉观测站位于余山部分。因此,我们考虑并研究在这相距25.2公里的两站之间建立一套本地的精密时间比对系统。图1是本激光时间比对系统的方框图。余山部分原有一台......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同,陈菊平,陈婉珍,张忠平,肖炽焜,杨福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1997
列出了1995年度上海天文台人卫激光测距的观测结果,介绍了新激光器的使用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谭德同,肖炽焜,张忠平,陈婉珍,汤文芳,胡振琪,,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1989
关于上海天文台人卫激光测距站(7837)已有一些报告。本文给出1987年度对Lageos,Ajisai和 Starlette的观测情况。...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董云冰,陈婉珍,朱幼敏,谭德同,蔡世福,陆文虎,,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1985
本文介绍了上海天文台第二代人卫激光测距仪的折轴发射系统(又称Coude光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使用了“组合四面体棱镜”作为辅助设备,调整精确而简便。跟踪机架运转时,发射光轴与主光轴的偏离不超过±5″(角秒)。在对LAGEOS卫星的定点方式测距中,得到了较好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肖炽昆,陈婉珍,张忠萍,谭德同,龚向东,陈菊平,黄力, 来源:中国科学:数学英文版 年份:1999
The first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ystem for daylight tracking in China was set up at Shanghai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oth false alarm probab...
[期刊论文] 作者:白葆林,杨光,陈海燕,赵玉娟,崔斗星,杨福民,谭德同,陆文虎,陈婉珍,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9
中国科学院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的人卫激光测距系统是由该站与国内其它一些研究所合作研制的,它已于1987年6月开始试运行。目前已对人造卫星Lageos,Starlette和Ajisa i进行了成功的激光测距。在获得的测距资料中,选出典型的18圈资料由长春人卫站和上海天文台独立......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庄奇祥,苏锦源,谭德同,李振宇,蔡见祥,吴贤定,张延林,, 来源:应用激光 年份:2020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肖炽焜,陈婉珍,张忠萍,谭德同,龚向东,陈菊平,黄力,章建华, 来源:中国科学(A辑) 年份:2004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首次建立了一套白天卫星激光测距系统 .分析了白天强烈噪声的虚警概率和白天探测单光子激光回波的成功概率 ,详述了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性能参数、研制过...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肖炽昆,陈婉珍,张忠萍,谭德同,龚向东,陈菊平,黄力,章建华, 来源:Science in China,Ser.A 年份:1999
The first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ystem for daylight tracking in China was set up at Shanghai Observato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oth false alarm probability due to strong background noises an...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谭德同,林钦畅,乐鸿明,吴兆庆,孙占鳌,毛伟民,王文桂, 来源:科学通报 年份:1981
一、引言利用巨脉冲激光测量装有后向反射器的人造卫星的距离,是一种十分精密的卫星跟踪技术,它可以精确测定卫星的轨道,同时可以测量地球的运动(地极移动和自转等)和地壳的运动,还可测定地面测站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天文地球动力学、大地测量和地震等学科都有重......
[期刊论文] 作者:何慧娟,李永春,顾聖如,钱林兴,赵隆兴,谭德同,肖炽焜,陈婉珍,杨福民, 来源:光学学报 年份:1986
本文报道一个Nd:YAG超短脉冲激光系统.该系统在1.06μm波长处的单脉冲输出能量大于100mJ.经倍频后获得0.53μm输出大于50mJ.该系统在上海天文台主镜为φ600mm的测距仪上使用,测到了激光地球动力卫星(LAGEOS),测距能力8000km,测距精度5cm左右.......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陈婉珍,张忠萍,陈菊平,徐永平,夏小海,李鑫,刘琳,谭德同,肖炽焜,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2001
介绍了 1999年度上海天文台卫星激光测距观测和系统改进。...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庄奇祥,苏锦源,谭德同,李振宇,蔡见祥,吴贤定,张延林,张玉珍,乐鸿明,, 来源:应用激光 年份:1982
在相距25.2公里的徐家汇和佘山两处进行了地面激光时间传递实验。利用叶录素 d 调 Q的红宝石激光器及两套光电接收系统等设备,初步测定了两地原子钟的钟差。在每组连续两分钟...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肖炽焜,谭德同,江承培,乐鸿明,李振宇,孙即禄,詹复刚,魏百善,黄松年,蔡世福,,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年份:1979
为了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工作的需要,上海天文台在上海光机所的协助下,研制成功了一台第一代人卫激光测距系统.采用的是红宝石激光器,脉冲功率100兆瓦,脉冲宽度25毫微秒.接收望远镜口径30厘米,计数器分辨率10毫微秒.仪器安装在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 从1975年12......
[期刊论文] 作者:杨福民,谭德同,肖炽焜,朱幼敏,石效良,陈忠德,何慧娟,李永春,王玉琛,阎俊民,韩延鹏,于海川, 来源: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 年份:1990
本文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第三代卫星激光测距系统的性能及三年来对LAGEOS,AJISAI和STARLETTE等卫星的实测结果.卫星轨道拟合和地面靶的测距试验均表明,本系统的卫星...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