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98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7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刘荣藻,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1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江锡堂,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0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郑世安,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2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刘荣藻,,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1
对比了其它化学成分相同,热处理制度相同而硼含量不同的13Cr2MoWVTiB钢的持久强度,并采用相分析、X射线小角衍射,α粒子径迹法等实验手段,探讨了硼在这类钢中的作用机理。实...
[会议论文] 作者:王顺兴,董企铭, 来源:第七次全国热处理大会 年份:1999
该文扼要介绍了以淬火零件为研究对象的材料工程模型和工程方法。...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刘荣藻, 来源:钢铁研究总院学报 年份:1982
采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相分析试验结果研究了102钢620℃时效前后MC相的平均尺寸(d)及MC相的体积分数(Fv),代入λ=1/2(π/6)~(1/2)d/(Fv)~(1/2)得出MC相的颗粒间距(λ)。试验...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郑世安,李炎,, 来源:钢铁 年份:1993
本文结合20Cr2Ni4A钢研究了(1)Ac1温度以下加热速度对组织遗传的影响;(2)非平衡组织等温加热时奥氏体形成过程及其对组织遗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的组织遗传性与Ac1~Ac0间加...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郑世安,李炎,, 来源:洛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1992
本文研究了20Cr2Ni4A钢在Ac_1温度以下加热速度对组织遗传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只要这一速度不影响保留原非平衡组织,则钢的组织遗传性只与Ac_1~Ac_3间加热速度有关而与Ac_...
[期刊论文] 作者:杜令忠,董企铭,等, 来源:洛阳工学院学报 年份:2001
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对HMn59-2-1-0.5合金的组织、硬度及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Mn59-2-1-0.5合金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经720℃加热保温200℃炉内恒温冷却1.5-2.5h处理持能达到α相≤5%及HB......
[期刊论文] 作者:杜令忠,董企铭,等,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02
研究了锻后直接冷却及锻后重新加热到720℃水淬后不同时效温度对轿车用同步器齿环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锻后直接空冷、风冷、灰冷及720℃水淬+150-200℃时效均匀满足α......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李炎,江锡堂,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1989
本文研究了20Cr2Ni4A渗碳钢中混晶组织对静拉伸力学性能、一次冲击韧性及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淬火加低温回火的使用状态,其混晶组织对静拉伸力学性能及一次冲击...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郑世安,李炎,,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2
研究了 20Cr2Ni4A 钢非平衡组织中奥氏体的形成。通过不同温度的等温讨论了针状奥氏体与球状奥氏体的形核和长大特点及其对组织遗传性的影响。The formation of austenite...
[会议论文] 作者:王勇峰,董企铭,彭进, 来源:2012全国超硬材料技术发展论坛 年份:2012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文献、专利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探讨了PCBN刀具制造合成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讨论了其物理性能、切削加工性能的影响因素。其中基底材料WC晶粒尺寸的合理选择、结合剂的恰当使用、混合粒度CBN晶粒尺寸的搭配、混料合成工艺等都直接影响到P......
[期刊论文] 作者:李红霞,田保红,董企铭,刘平, 来源:热加工工艺 年份:2004
利用内氧化法制备了Al2O3/Cu复合材料,研究了该材料在不同冷拔变形量和Al2O3含量下,其硬度值随退火温度变化的规律,并进行了显微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内氧化法制备的A...
[期刊论文] 作者:刘勇,刘平,董企铭,李伟,田保红, 来源:材料热处理学报 年份:2005
对Cu-Cr-Zr-Ce-Y合金时效析出特性、受电滑动磨损形貌及电磨损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u-0.34Cr-0.06Zr-0.03Ce-0.03Y合金在950℃固溶1h后,在480℃时效处理能获得较高的显微...
[期刊论文] 作者:刘素芹,黄金亮,刘平,董企铭,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3
采用微秒级高密度脉冲电流对Cu-3.2Ni-0.75Si合金进行时效处理,系统研究了不同的电脉冲工艺对合金的显微硬度、电导率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脉冲可以实现Cu-3.2Ni-0.7...
[期刊论文] 作者:苏娟华,董企铭,刘平,许莹莹,, 来源:材料热处理学报 年份:2007
根据引线框架Cu—Fe-P合金精轧后表层断裂处形状各异Fe颗粒的组织几何形态,建立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主要研究了不同Fe颗粒形状下残余应力对基体与界面处应力集中现象的影响。数......
[期刊论文] 作者:巩晓阳,董企铭,田保红,刘平,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2004
为有效防止家用电器的杂散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设计并制备了纳米Fe颗粒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本文介绍了该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纳米Fe粉的粒径分布和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并对......
[期刊论文] 作者:巩晓阳,董企铭,田保红,刘平, 来源:机械工程材料 年份:2004
为有效防止家用电器的杂散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设计并制备了纳米铁颗粒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微波吸收行为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纳米铁颗粒增强环...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企铭,李炎,江锡堂,彭立翠,, 来源: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年份:1990
研究了不同酸溶铝含量的20Cr2Ni4A钢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结果表明:本质晶粒度检验中出现混晶与否决定于奥氏体晶粒的粗化温度,而粗化温度的高低则取决于钢中酸溶铝含量。研...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