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20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78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唐晓燕, 来源:名家名作 年份:2019
从词的艺术风格的几个方面对苏(东坡)辛(弃疾)词进行了比较.苏辛对传统题材与音律的突破: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在词史的发展上具有重大的转折意义;辛...
[期刊论文] 作者:黄水平,, 来源:焦作大学学报 年份:2016
阳羡词派的崛起,与其对苏辛豪放词风的推崇有着密切联系。从词论、词作及词选角度,全面观照阳羡词派对苏辛豪放词风的接受,将为深入...
[期刊论文] 作者:赵晓岚,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6
苏、辛”并称,除文学史上的意义外,还应从文化史角度加以理解。在民族矛盾十分激烈的宋代,苏、辛二人都有着“严华、夷之辨”的文化意识。如果说苏轼在宋、辽关系的态度上,以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杨有山, 来源: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苏辛词派”之说,代有称述。宋·潘牥云:“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刘辰翁云:“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几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
[期刊论文] 作者:季续,, 来源:宁波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诗坛李杜,词苑苏辛”,此说当作何解? 若用以表明这四位大师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确是的论。但是,很多研究者却是以苏辛并举,说明他们同是豪放词派之班头。此说源...
[期刊论文] 作者:阿挣姑娘, 来源:中学生百科·写作 年份:2013
苏辛当然知道自己这是在逃避,不过她很能安慰自己,她说A-lin唱《逃避没有不好》,那肯定是真的。...苏辛沉默了一会儿:“听说作业写完了的人都会被地狱...
[期刊论文] 作者:徐威, 来源:作品 年份:2017
一、细腻、内敛的现代叙事  读到的第一篇王苏辛小说作品是《漫长的一天结束了》(《作品》2016年第2期),小说浓郁的神秘气息和隐隐露出的残雪式气质令我印象深刻。...之后,又陆续读到《战国风物》(《大家》2015年第6期)以及王苏辛20...
[期刊论文] 作者:萧占鹏,, 来源:渤海学刊 年份:1988
同李杜诗一样,苏辛词也有着迥异的艺术风貌。长期以来,世皆以“豪放”涵盖苏...
[期刊论文] 作者:韩玉英,, 来源:语文课内外 年份:2019
作为文学史上豪放词作的杰出代表,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的作品都有一种心怀天下、建功立业的英雄情怀;他们都借古怀今,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忧愤之情;但远大的抱负...
[期刊论文] 作者:陈伟燕,,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4
苏轼和辛弃疾作为宋朝词坛上的领袖人物,同以豪放著称,对词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故文学史上历来以"苏辛"并称。然此二人,虽然是文学上的集大成者,却是官场上的失败者。起起落...
[期刊论文] 作者:马良信, 来源: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1998
本文论述了苏轼和辛弃疾的农村词,是农村风光和田园劳动的赞歌,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详细分析了苏、辛以农村生活入词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原因.并指出,以农村题材入词,除苏、辛外...
[期刊论文] 作者:王水照,,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1
中国词史中"苏辛"并称是有充分理由的:他们都是革新词派的领袖,在对词的观念和功能的看法上,在题材的扩大和内涵的深化上,在对词风中阳刚之美的追求上,特别是使词脱离音...
[期刊论文] 作者:梁萌,, 来源: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3
自上世纪70年代苏辛农村词对比研究引起学界关注,之后一直成...
[期刊论文] 作者:黎烈南,,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9
【正】 苏轼和辛弃疾都写过一些农村词,由于苏、辛二公本是深富情趣、独具个性之人,在吟咏流连之际,自会呈现出各自鲜明的特色。以下想就这一点做一些比较。苏轼的农村词有《...
[期刊论文] 作者:傅承洲,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苏辛并称,由来已久。稼轩门人范开说:“世言稼轩居士辛公词似东坡,非有意于学坡也,自其发于所蓄者言之,则不能不坡若也。”(《稼轩词序》)范序作于戊申年正月,时年辛弃疾四十...
[期刊论文] 作者:毛岫峰, 来源: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8
论词者总是围绕“豪放”二字去拆组出“豪旷”、“豪雄”之类来强辨苏、辛词之异。如果通过对两家处理同类题材之作的对应比较中切入其艺术建构内部,借助于并不时兴的社会学等...
[期刊论文] 作者:钱晓红,, 来源: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2005
北宋苏轼突破了柔媚纤弱的传统,以浩瀚之气开豪放一派.辛弃疾最终确立了词体地位,是豪放词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作家.尽管苏辛并称,但他们的词风又有各自独立的个性,二者在形象意...
[期刊论文] 作者:陈永泉,,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苏辛虽号为一派,实际上审美趣向迥然不同。不同的人生历练、思想性格、历史背景造就了两位巨擘不同的美学境界,一个豪迈洒脱,一个苍凉悲壮。苏轼的豪放更多以自我为中心,在儒道释...
[期刊论文] 作者:费嵩晴,,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6
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况周颐的《蕙风词话》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三本词话被称为“清末三大词话”,三大词话对苏轼与辛弃疾词的评论也形成了近代人们对“苏、辛词”...
[学位论文] 作者:李曈, 来源: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2020
身为“90”后作家,王苏辛的写作在同辈中一直是“独特”的存在,她的作品虽然没有宏伟的叙事、先锋的技法,但却有一股震慑心灵的力度。...关于王苏辛的作品研究,长期以来,学术界总是将视线分别投向于其“城”与“人”两大主要创作题材的深层意蕴和艺术特色,但是却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研究发现,在王苏辛的“城”与“人”两大题材中,其实互相隐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影响。在她的写作中,一方面以曲径通幽的方式深入光...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