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40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39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郭隽,耿兴超,宋捷,刘晓萌, 来源:第四届药物毒理学年会 年份:2014
  目的 于妊娠第6日、妊娠第1 1日皮下注射给予AK001,观察其对SD大鼠胚胎/胎儿发育的影响。提供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临床设计人用剂量和主要观察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于妊娠第...
[期刊论文] 作者:张靖,范潇予,靳洪涛,耿兴超, 来源:中国药学(英文版) 年份:2017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有关GLP的相关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历近20年的飞速...
[期刊论文] 作者:张靖,范潇予,靳洪涛,耿兴超,, 来源: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年份:2017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中国有关GLP的相关工作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经历近20年的飞...
[期刊论文] 作者:吴文晓,王婷,耿兴超,李波,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20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研发失败和撤市的重要原因,受到各领域的高度重视.在DILI中胆汁淤积是肝损伤的一个重要临床...
[会议论文] 作者:耿兴超,蒲小平,宋良文,屠鹏飞, 来源:2003年北京地区药学学术年会 年份:2003
目的:观察盐生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在MPTP诱导的C57小鼠的帕金森病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通过滚筒和自主活动实验研究动物的整体行为表现,通过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 blot实验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通过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方法观察纹状体内多巴......
[会议论文] 作者:王欣, 张河战, 耿兴超, 霍艳,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 年份:2019
[会议论文] 作者:王婷, 吴文晓, 耿兴超, 李波, 来源:第九届药物毒理学年会——新时代·新技术·新策略·新健康论文集 年份:2019
马兜铃酸(AA)被广泛报道可引起肾毒性和上尿路上皮细胞癌,其主要有毒成分包括马兜铃酸Ⅰ(AAⅠ)和马兜铃酸Ⅱ(AAⅡ)。2017年10月,《科学·转化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与台湾和整个亚洲的肝癌广泛相关"的论文显示AA诱导肝癌发生率与马兜铃属及相关......
[期刊论文] 作者:黄芳华, 邵雪, 耿兴超, 王庆利, 来源:药学学报 年份:2020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速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已成为目前药物创新的发展方向之一。纳米药物由于具有特殊的纳米尺度效应和纳米结构效应等理化特性,从而具有特殊的生物学特性,使其吸收和组织分布等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由于纳米药......
[期刊论文] 作者:俞月, 周晓冰, 耿兴超, 李波, 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202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肾脏、肺、心脏等单器官芯片模型及多器官芯片模型不断出现,但如何准确评价器官芯片的性能,推动其向药物研发及注册监管的应用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器官芯片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法规要求,总结了国际上主要药品监管......
[期刊论文] 作者:郝晓芳, 耿兴超, 黄瑛, 李波, 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2020
细胞治疗给许多疾病带来希望,已经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尽管细胞治疗在治疗效力方面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移植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分布及机制尚不清楚。细胞体内示踪技术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细胞治疗的临床转化应用。目前,多种细胞体内示踪技术已经应用于临床前研究,如染......
[期刊论文] 作者:刘小茜, 吴文晓, 耿兴超, 李波,,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18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撤市或限制使用的主要原因。生物标志物检测是临床前药物肝毒性评价和临床患者潜在肝损伤诊断的重要技术...
[期刊论文] 作者:刘轶博,耿兴超,汪巨峰,李波,, 来源:中国新药杂志 年份:2015
免疫佐剂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提升疫苗作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新型佐剂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疫苗的研发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佐剂机理研究的新热潮。本文综述了...
[期刊论文] 作者:赵曼曼,侯田田,耿兴超,周晓冰, 来源:中国药事 年份:2020
纳米材料是物质结构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的新型材料,具有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的性质,在生物医药领域应用广泛.随着纳米技术的飞...
[期刊论文] 作者:耿兴超,吴非,王超,彭茜,李波,, 来源: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2016
目的根据新药申报要求,研究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M2ES)对小鼠自主活动和协同睡眠的影响,以确定其可能关系到人安全性的非期望药理作用。方法 120只BALB/c小鼠,...
[会议论文] 作者:文海若;齐乃松;耿兴超;王雪;,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毒理学大会暨第八届湖北科技论坛 年份:2015
  [目的]肝细胞系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代谢酶及活性,可在不添加S9的条件下对需S9活化才能产生毒性的化合物开展遗传毒性研究.本研究分别利用不同来源的人肝细胞系(HepaRG、Hep...
[会议论文] 作者:郭隽,耿兴超,周晓冰,汪巨峰, 来源:2015年(第五届)药物毒理学年会 年份:2015
  目的 生物技术药的市场需求逐年增加,对其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提出新的要求。生物技术药与小分子药物的差异对其生殖发育毒性评价方法提出新的挑战,本文以采用重组生长因子rEG......
[期刊论文] 作者:周鹏博, 周晓冰, 黄瑛, 耿兴超, 来源:中国药物警戒 年份:2023
目的 进一步了解溶瘤病毒及其药物,为后续溶瘤病毒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 总结并分析近年来关于溶瘤病毒作用机制、相关药物临床研究及其联合疗法的研究进展。结果 目前共有Rigvir(ECHO-7病毒)、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T-Vec(单纯疱疹病毒)、Delytact(单纯疱......
[期刊论文] 作者:王丹, 耿兴超, 李波, 王雪, 文海若,, 来源:癌变·畸变·突变 年份:2018
细胞转化试验(CTAs)是利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模拟致癌物的体内致癌作用,从而进行致癌物检测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不考虑致癌机制的情况下衡量化学物的致癌能力,能够满足对潜...
[期刊论文] 作者:王欣, 耿兴超, 刘丽, 文海若, 霍艳,, 来源:中国药事 年份:2018
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ADC),是通过连接子将高细胞毒性化合物连接到靶向肿瘤抗原的抗体上,利用抗体靶向识别将化合物递呈至肿瘤细胞表面,杀死肿瘤细胞。ADC...
[会议论文] 作者:耿兴超,霍艳,张琳,沈连忠,李波, 来源:中国毒理学会第五次全国学术大会 年份:2009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