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782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264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学位论文] 作者:苏勇,, 来源: 年份:2009
王南湜教授则认为,政治哲学是对政治生活的哲学反思,指向理...
[期刊论文] 作者:陈红艳, 来源:知识经济 年份:2009
王南湜的这本“哲学理论创新丛书”,使我国的哲学研究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他从存在论的立场来考察价值,批评了认识论的价值模式,并且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涉及个人价值;其次...
[期刊论文] 作者:向清,, 来源:毛泽东研究 年份:2011
王南湜在《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作为毛泽东哲学灵魂的辩证法思想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元素。这种传统元素在集中体现毛泽东哲学辩证法思想的《矛盾论》中得到...
[期刊论文] 作者:孙正聿,,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7
王南湜认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中,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学术史意识是不可或缺、内在相关、互相支持的三个方面。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这三者的统一与均衡却往往被打破,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张一兵,,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7
王南湜认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中,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学术史意识是不可或缺、内在相关、互相支持的三个方面。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这三者的统一与均衡却往往被打破,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学术界 年份:2011
王南湜撰文《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意蕴析论》指出,中国思维方式以"象思维"为主导,而西方思维方式则以"概念思维"为主导。思维方式可划分为本源性和实用性两个层面,当现实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之时,...
[期刊论文] 作者:吴晓明,, 来源: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年份:2007
王南湜认为,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中,问题意识、理论意识和学术史意识是不可或缺、内在相关、互相支持的三个方面。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这三者的统一与均衡却往往被打破,从而...
[期刊论文] 作者:徐长福,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 年份:1995
这是我拜读王南湜博士新著《人类活动论导引》...
[期刊论文] 作者:, 来源:哲学分析 年份:2015
王南湜教授的《辩证法何以本质上是批判的?》一...
[期刊论文] 作者:张伟伟,刘勇, 来源: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哲学家们从理论哲学的角度出发,最终把理论引向一种神秘主义,造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割裂,因此从实践哲学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韩震, 来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人类及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种历史性存在,离开历史积累或历史性的支撑,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现实,一切现实存在都是历史生成的产物,而且都将必然成为历史.历史哲学和社会哲学都是...
[期刊论文] 作者:丛大川,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5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哲学研究 年份:2013
尽管哲学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后才发展起来的,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并未涉及到哲学价值论,但不能因此而认为不能有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将价...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其他任何理论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指向实践的理论,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解释世界,而是为了改造世界。解释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不同在于解释世界是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现代哲学 年份:2004
马克思的哲学中,艺术活动始终是人类自由生存的典范状态。在其早期思想中,由于视生产劳动本质上是一种类似于艺术的活动,马克思认为消除了异化的生产实践便是人的自由的实现...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一种深刻的转变。适逢其时,望月清司的“历史理论”被介绍到了中国学界。这对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已经并将持续产生重要的...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哲学动态 年份:201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可以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其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的重要性,现在已毋庸置疑了,但其重要性何在,或者说如何估价其...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学术月刊 年份:2006
如果我们承认理论世界根源于实践世界而又与之有根本的区别,那么在理论世界中,我们便只能合理地谈论历史规律问题,而不能合理地谈论人的能动作用问题;在实践世界中,我们可以...
[期刊论文] 作者:王南湜,,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2011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至新世纪初期几年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提出了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不仅寻求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而且试图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历史上,进而从整...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