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89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61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6
具有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功能的GIS,是环境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运用GIS对遗址的空间位置与环境间的关系以及遗址域进行定量分析,可研究古代遗址的分布模式,人类对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9
通过基于GIS建立的遗址分布地形图和等级规模法则,在对半支箭河中游地区先秦各时期遗址进行分群、分区的基础上,对遗址间的等级结构进行的考察表明,半支箭河中游调查区内,在赵宝沟和红山时期,不论是处于同一群的遗址之间,还是不同的遗址集群之间,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等级......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2003
对秦文化的考古学研究表明,秦文化的社会基本组织,西周时期表现为以秦文化为主的以血缘关系维系的聚族而居、聚族而葬;春秋中晚期以后,出现了秦文化与不同文化传统和来源的人群居......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国际学术动态 年份:2008
2007吉林大学考古(国际)学术论坛——女考古学家的思考与实践于2007年7月17-18日召开。由于本次会议旨在为女考古学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因此仅邀请女性代表参会。会议包括以下......
[会议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1999年西陵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1999
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毛家坪遗址"西周时期"的秦文化遗存,即早期秦文化遗存为切入点,对秦文化起源以及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而不涉及该遗址东周时期的遗存....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2010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人,各种自然科学技术手段在考古学中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进行不同时期、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考古学研究时,往往都会自觉地把环境的变...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2004
赤峰地区处于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中山,向东渐变为低山、丘陵,直至平原。西拉木伦河由西向东横跨赤峰地区中部,将赤峰地区分为南北两个...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北方文物 年份:1989
本文讨论的早期铜器,年代下限到二里头文化时期(含二里头文化),即包括已经发现的属于仰韶时期、龙山时期和夏纪年时期的铜器,其中以讨论仰韶时期、龙山时期的铜器为主。讨论...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2016
“中山”是东周时期由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鲜虞”建立于太行山东麓的国家,其首见于史书为公元前506年~([1]),曾于公元前407年灭于魏,后桓公复国,最终于公元前296年灭于赵,前后...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 来源:考古 年份:2020
东周时期刻纹铜器,以在锻造成形的薄壁器物表面用坚硬的工具錾刻出大量由人物、神怪、动物、植物、建筑等构成的图像为主要特征[1],主要有盘、鉴[2]、匜等水器,也有少量匕、奁和箅形器。其图像的制作工艺,与同时期出现的画像铜器中或使用镶嵌技术[3],或直接铸出......
[期刊论文] 作者:宋蓉,滕铭予,, 来源:边疆考古研究 年份:2008
胶东半岛是指山东省胶莱河以东的半岛地区,主要包括烟台、威海、青岛及其所辖县市。这里三面环海,海岸曲折,多深水港湾,自古就是我国海路交通的枢纽。秦汉时期,此处便有...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亮,滕铭予,, 来源:考古 年份:2015
晋南地区东周铜器墓随葬器物的组合及形制等方面呈现出的阶段性变化,以及墓葬面积、棺椁重数、铜容器数量、车马器、青铜兵器、青铜工具等的差异,显示出高、中、低等级铜器墓...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张亮,, 来源:考古 年份:2013
根据用鼎状况及组合形式,中原地区东周铜器墓可分为九组,再参考墓室面积、铜礼器组合形式、棺椁重数、车马(器)随葬、乐器、玉器等因素,这些墓葬又分为甲类高等级铜器墓、乙...
[期刊论文] 作者:滕铭予,张亮,, 来源:考古学报 年份:2014
目次一玉皇庙文化所见中原式青铜器二玉皇庙文化出土中原式青铜器的综合分析三玉皇庙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互动中原地区通常是指从黄河沿岸到黄土高原东南缘的区域,包括今天...
[期刊论文] 作者:向明文,滕铭予,,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7
巴蜀文化墓葬出土铜刀包含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两类外来因素,两者融合之后产生了许多新的器型,其中一部分新器型实现了土著化,成为蜀文化铜刀的主要形制。据不同文化属性铜...
[期刊论文] 作者:余静,滕铭予,, 来源:东南文化 年份:2008
本文对淮河以南的安徽地区两汉墓葬出土资料进行了初步的整理,根据出土的陶器将之分为五期,分别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王莽时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晚期。并概括了...
[期刊论文] 作者:宋蓉,滕铭予,, 来源:文物春秋 年份:2008
本文试打破现代行政区划的界限,选取墓葬文化面貌相同的山东中北部地区的中小型墓葬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随葬品中典型器的形态分析确立年代分期,其次分析墓葬各文化因素的构成......
[期刊论文] 作者:王震,滕铭予,, 来源:文物 年份:2016
新泰周家庄墓地位于山东省新泰市青龙街道办事处周家庄村东南,新泰市地处鲁中山区,市区整体位于大汶河的支流柴汶河的西北高地上。墓地位于城区北部,原属市郊,2002年于旧村改...
[期刊论文] 作者:苏军强,滕铭予,, 来源:考古与文物 年份:2017
带钩是我国古代用来束带和配系的用具。本文在对三晋两周地区出土的东周时期带钩进行类型学分析的前提下,将其分为三期,即春秋中晚期、春战之际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在分...
[期刊论文] 作者:尚如春, 滕铭予,, 来源:江汉考古 年份:2018
棺椁制度是周代丧葬礼制的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墓主身份等级的重要标识,学界亦将其作为划分墓葬等级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楚国三大区域内各等级墓葬在东周不同时期使用棺椁重...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