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6165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485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张亚卓,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6
脑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张亚卓综述浦佩玉审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脑外科(天津市300050)脑肿瘤的治疗尤其是恶性胶质瘤的基因治疗,无论在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应用都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1]。...
[期刊论文] 作者:赵文萍,杨金玲, 来源: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年份:1996
经颅多普勒诊断小脑动静脉畸形一例报告总医院脑外科赵文萍,杨金玲,王明璐,浦佩玉由于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特异性,我们用于诊断一例小脑动静脉畸形获得成功。现报告如...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伦,浦佩玉, 来源: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年份:2004
胶质瘤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癌基因EGFR的激活、过表达或扩增、重排,为形成恶性胶质瘤的重要分子途径之一。开展对EGFR的信号转导干预治疗的研究,包括反义核酸、......
[期刊论文] 作者:王金环,浦佩玉, 来源:天津医药 年份:1999
[期刊论文] 作者:彭琼,浦佩玉, 来源:癌症:英文版 年份:1993
本文探讨了国内首先开发的新型钙调蛋白拮抗剂-0-4-乙氧基-丁基小檗胺(EBB)对人脑恶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体外增殖的影响,发现EBB可显著抑制细胞生长、集落形成及蛋白合成,且呈剂量依赖性关系......
[期刊论文] 作者:徐小华,浦佩玉,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1995
检测了46例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胞计数、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转化试验(LTT),同时对34例脑胶质瘤局部浸润的单个核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CD3、CD4亚群、CD4/CD8比值、LTT等......
[期刊论文] 作者:王虎,浦佩玉, 来源: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 年份:2004
PTEN作为新近发现的抑癌基因,不仅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凋亡,而且通过对PTEN-Inte-grin-FAK信号通路的调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侵袭.研究发现,PTEN在恶性胶质瘤中的突变缺失率较...
[期刊论文] 作者:董伦,浦佩玉, 来源: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年份:2004
RNA干扰(RNAi)属于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其机制为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成为短干扰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靶基因的表达,现介绍RNA干扰的分子机制、技...
[期刊论文] 作者:浦佩玉,徐波, 来源:癌症:英文版 年份:1995
对三个恶性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进行了测定;先求出每系剂量存活曲线,再应用不同数学模式计算其放射敏感性的有关参数。结合3例患者临床放疗疗效分析,发现肿瘤体外放射敏......
[期刊论文] 作者:李峰,浦佩玉, 来源:癌症:英文版 年份:1995
对人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体外细胞系的加温实验发现,43℃、20-30min对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小,而45℃、20min能不可逆杀伤瘤细胞,使细胞形态明显改变,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受到显著抑制,细胞周期时......
[期刊论文] 作者:崔建军,浦佩玉, 来源:浙江医学 年份:1992
随着社会医疗保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人口逐渐增多,加以近年来CT、MRI等非损伤性颅脑检查开展比较普遍,老年人颅内肿瘤有明显增多趋势。本文将天津医学院附属医...
[期刊论文] 作者:浦佩玉,钟跃,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2000
目的:研究脑瘤患者血浆褪黑激素(MLT)水平和昼夜节律变化。方法:用放免法检测60例脑瘤患者昼夜血浆MLT含量变化,以10例下沉人为对照。结果:脑瘤患者血浆MLT水平较低,多数丧失昼夜节律变化。结论:所......
[期刊论文] 作者:浦佩玉,徐小华,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7
为研究胶质瘤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检测了胶质瘤体外细胞系培养上清抗PHA-P刺激正常人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衔的作用,证实了胶质瘤可自分泌免疫抑制因子。经抗TGF2单抗中和SN试验,TGFβ......
[期刊论文] 作者:浦佩玉,张立儒,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4
本文应用由天津大学自动化工程系研制的2450MHz微波加热器,通过脑体模、离体脑及活体兔脑微波加热进行体外和体内试验,从组织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来观察加热后脑组织的温度分布和脑组织......
[期刊论文] 作者:徐小华,浦佩玉,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年份:1994
本文报告采用生长曲线、集落形成试验及蛋白含量测定方法,观察新型钙调素拮抗剂EBB的抗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作用。结果表明,EBB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
[期刊论文] 作者:林彤,浦佩玉, 来源:中国免疫学杂志 年份:1991
本文通过对36例神经胶质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T亚群,淋转率及NK细胞活性)及神经递质NE及EPI进行检测,发现患者上述免疫指标及NE、EPI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免疫功能左侧...
[期刊论文] 作者:杨学军,浦佩玉, 来源: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年份:2007
德国科学家Theodor Boveri(1862—1915)最早发现肿瘤发生机制与遗传物质有关。1914年,他根据对恶性肿瘤细胞的显微镜观察,提出了“染色体不平衡”假说,认为不对称的细胞分裂可使细......
[期刊论文] 作者:裘明哲,浦佩玉,, 来源:透析与人工器官 年份:2008
近年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与肿瘤发生有关,但Notch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可以起着截然相反的作用。在某些组织中Notch单个或多个成员具有显性癌基因作用,而在另一些组织量则发...
[期刊论文] 作者:浦佩玉,徐小华, 来源: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年份:1998
Oneoftheexplanationsofwhyhumangliomascouldevadeimmunesurveilancewasthoughttoberelatedtotheautocrineofanimmunosuppressivefact.........
[期刊论文] 作者:刘春雨,浦佩玉,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年份:1995
本文对60例手术切除脑瘤标本和8例正常脑组织进行了AgNORs计数和DNA含量的FCM检测。结果表明:脑瘤的AgNORs计数、DNA含量与脑瘤的亚性程度相关。进一步分析发现,脑瘤的AgNORs计数和脑瘤的增殖活性呈正相关,而与......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