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613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6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武夷科学 年份:1986
一、前言中国药用的艾蒿类植物包括菊科蒿属 Artemisia Linn.与绢蒿属 Seriphidium(Bess.)poljak.两属的药用种类。蒿属全世界有38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亚洲最多,欧洲、北美洲...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广西植物 年份:1992
本种近似于湘赣艾 A. gilvescens Miq., 区别:本种叶面光滑,无白色腺点与凹点,本种也近似于魁蒿 A. princeps Pamp., 区别在于本种茎中部叶大型,羽状深裂,裂片边缘常无...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1990
本文补充了中国蒿属植物新资料,即太白山蒿 A. taibaishanensis Y. R. Ling & C. J. Humohries, sp. nov.; 吉隆蒿 A. jilongensis Y. R. Ling & C. J. Humphries, sp. nov.;...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1998
根据多年科研工作体会参考《巨系统》理论,首次提出了在新形势下中科院下属的植物园应是新兴的、综合性的“植物系统与工学”或“新植物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基地的论点,讨论了......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广东园林 年份:2000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广西植物 年份:1992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南部卡拉昆仑与昆仑山北缘这一特殊地区的蒿属植物共28种,其中9种为新疆南部新分布记载,另含1新变种。...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广东园林 年份:1998
根据古植物学研究记载,棕榈科植物的大化石及化石孢粉,如水椰属(Nypa)、沙巴榈属(Sabal)等分别出现于距今7,000万年...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 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份:1981
In Xizang there are 57 species and 6 varieties under the genus Artemisia Linn,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2 subgenera and 6 sections (see P. 82-85).Sect. Absint...
[会议论文] 作者:周碧林,孙瑞松,张洪干, 来源:第十四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 年份:2007
由“韩医申遗”到“中医申遗”,再到林有润的建议,笔者联想到薪春县李时珍医药文化的历史与现状,总有那么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觉。如果能营造出那样一种氛围,一种境界,那么...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 林有润,, 来源: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份:1996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58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结合有关资料以及菊科12族、30属代表植物花粉作比较、分析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蒿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具有高......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林有润, 来源:中药材 年份:2004
我国共有菊科春黄菊族药用植物91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本文报道春黄菊族药用植物的分布、生境及药用价值。...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蒋林,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
本文提出在植物区系分区中用“亚洲东部森林植物亚区”及“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森林植物亚区”代替原来“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及“中国—喜马拉雅森林植物亚区”两名称;对植物生态地理中的“中国亚热带植被带”中引入“温亚热带”、“中亚热带”及“暖亚......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林有润,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1993
本文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国产菊科蒿属2亚属7组30种代表植物成熟叶片的表皮细胞,气孔器,表皮毛的特征和气孔形状,气孔外拱盖及拱盖内缘,角质膜和蜡质纹饰。其中表皮细胞多角......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林有润,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1992
本文首次报道“蒿属与邻近属的谱系分支分析”,结果如下:在蒿自然群中,蒿属和绢蒿属及线叶菊属和栉叶蒿属各为一对姐妹群,后一对姐妹群还与毛蒿自然群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紊蒿...
[期刊论文] 作者:林有润,谢振华, 来源:植物研究 年份:2004
讨论了世界及我国植物园的建立、发展及近代植物园的性质与任务。本文第一作者曾指出中国科学院下属植物园的建立、建设和以科研为先导,推动科普与生产等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新兴......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 林有润,, 来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菊科蒿属植物新鲜样品共128号38种4变种(分别隶属2亚属7组)的茎、叶横切面作比较、分析,叶的类型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前者多为原始类群且......
[期刊论文] 作者:熊星,林有润, 来源: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年份:1995
本文报道了我国蒿属6种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核型公式分别为:牡蒿(ArtemisiajaponicaThunb.)2n=18=12m+6sm(2SAT);西南牡蒿(A.parvifloraBucb.-Ham.exRoxb.)2n=36=30m+4sm+2st(6SAT);多花蒿(A.myrianthaWall.exBess.)2n=36=30m+6sm:牛尾蒿(A.dubiaWall.exBess.)2n=36=28m+8sm(2SAT);野艾蒿(A.lavandulaefoliaDC.)2n=54=42m......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林有润, 来源:植物分类学报 年份:1996
菊科蒿属Artemisia的腺毛蒿组和白苞蒿组共有26种8变种,为亚洲特有植物。前者主产我国西南中、高海拔地区;后者主产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各省区的中、低海拔地区,少数种在亚洲南部、东南部也......
[期刊论文] 作者:熊星,林有润, 来源:广西植物 年份:1995
用UPGMA聚合法对野牡丹族的42个性状进行R分析和对该族华南及台湾地区15个分类群进行Q分析。R分析的结果反映了性状之间相关进行及性状与分类群之间相关进化的规律性。Q分析对些分类群的分......
[期刊论文] 作者:蒋林,林有润, 来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菊科蒿属植物新鲜样品共128号38种4变种的茎,叶横切面和比较,分析,叶的类型为等面叶和异面叶,前者多为原始类群且多出现在高海拔与高纬度的长日照......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