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5537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63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3
迄今一向被公认为鲁迅唯一一部散文集的《朝花夕拾》,在完备、定型于其问世之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体裁概念体系的衡量和限定下,长期蒙受曲解和误评。只有摈除后起文学体裁概念...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年份:2013
鲁迅自留日时期开始、到生命最后阶段为止的尼采接受史,一方面,并非如以往通行的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从交会点上向前不断攀升、终至彻底相离的简单线性过程,而是一段从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2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2
读完《许三观卖血记》,我们或许会产生一种悲喜难辨的复杂感受,对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许三观”,我们也很难产生一种比较明确的情感态度,当然这首先是因为“许三观卖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0
李白和屈原,都是我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的作品既是各自所处时代文学的顶峰和标识,又是他们个人的性情和独特遭际的艺术反映。换句话说,在他们的作品中,时代性和...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7
【正】 在当下急遽转型的宏观语境中,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散文,正经历着本位挪移和表层裂解的双重嬗变。这就是散文的新状态。所谓“新”,并非价值判断,而仅仅是时间的相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17
植根于"诗教"之说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评论与研究实践中,不仅影响到与其直接对应的文学社会学方法,而且也影响到看似与其无关的、极度推崇文本中心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4
在鲁迅《朝花夕拾》的延长线上宁肯的《北京:城与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散文集。它呈现着唯有通过一个整体的文本组合,才能呈现出来的那种宏阔丰厚而又绵延舒展的脉络和意...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当代文坛 年份:1999
[报纸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 年份:2004
无论是读者对散文的接受心理,还是作者投注于散文的价值期许,都已明显溢出理想中的纯文学范畴,指向了以介入社会现实为旨归的文学形态蜕变和文学功能重塑。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怎样......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新阅读 年份:2004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并不是文学世界里的"儿童"。它和字面上看似与它呈对立之势的所谓成人文学一样,都是从现代思想和现代文化萌发、演变的腹地和主轴线上,确立起自己...
[会议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 年份:2004
一、新世纪文学潮流中的"现实主义"来路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历史进程的主潮,"现实主义"本身既是一个现象本质化的范畴,又是一个历史主义的范畴。从192...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09
按照观念、理论和创作实践并进的标准来看,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潮流,在跨世纪后的文坛上,基本已然难得一见。一个绝无仅有的例外,大概就是小说领域的“底层叙事”。自2004年面世的陈......
[报纸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 年份:2004
从200多部写得较为精心的网络小说中只能选出一个非直接触及现实题材和非严格采用现实主义手法的作品居多数的佳作榜单时,无疑更值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切近实际的深入省思。$......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文艺评论 年份:2015
2014已成故事。故事中的散文,仍一如从前,游走、出没于文坛边缘,扮演着年度文学大戏里兢兢业业而又毫不起眼的配角。回放一年的散文创作场景,没有昂扬惊悚的登高一呼,更没有...
[报纸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 年份:2004
中国古代或者说古代的中国,经常被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不少学者和知识分子理解成一个只知道自己的存在,忽视或者根本不知道、也不承认我们自己之外其他各国各民族存在的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2019
以小说为尊的当下文学创作格局,既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流脉经过了曲折的近现代转型和急骤的当代变革之后的一个历史结果,又是这一长达百年的文学史共时性折叠和共时性存在的一个...
[报纸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 年份:2004
在参与第三届“网络文学+”大会优秀IP作品、IP作者和IP项目评审的过程中,就评审标准的把握我有几点心得想跟大家分享,对网络文学的前沿新态势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感受体会。$$本...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2013
当前的文学史叙事,存在着两种思维定势:文学史动态过程的线性发展观与文学史静态格局的平面组合观。《中国现代文学编年史——以文学广告为中心》则化"线"为"场",化"面"为"体...
[期刊论文] 作者:李林荣,, 来源: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 年份:2008
一当前,“新世纪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评论领域的一个热门关键词。它一方面反映着一种敏于时变的文学史断代意识,另一方面也代表着一种观察、分析新进文学现象的价值视域的......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