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4012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67,44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102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对外传播 年份:2020
全球化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既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影响力提升工程,又是中国参与共享意义生产过程、打造中国文化国际话语空间的重要路径,“需要全方位的参与,其主体不但包括政府和媒体,还应包括企业和全体国民”。①企业的国际形象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对外传播 年份:2020
中医融医、史、文、哲于一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代表。但自晚清与西医正面相遇以来,中医甚至一度在中国失去话语权,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华文化在面对强势西方文化时的窘状。随着整体医学模式优越性的日益凸显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出版广角 年份:2017
学术翻译是学术的延伸,且与某一学科的命运息息相关。从一鳞半爪的西方传播学译文到系统介绍传播学知识的译著,再到气势恢宏的煌煌译丛,学术翻译与中国传播学之间的良好互动,呈现......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5
随着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已然实现。信息的传播在更大程度上进入了碎片化、无障碍化的时代。国内的受众可以很快地了解到发生在地球另一端的重要事件......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年份:2004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齐鲁学刊 年份:1979
【正】 闻一多先生的早期诗篇《渔阳曲》,《闻一多全集》失收(上海教育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出版的《新诗选》已收入)。这首诗,对于研究、探讨闻一多早期的诗歌创作及其所走过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大众文艺 年份:2016
视,听,想、共成时空,单独或联合的方式去丰富,拓展我们的视听所得,器宇轩昂,时空无穷。通过微信号其背景,头像,网名组合表达的例子探讨一种时空中新的创作。兼并探讨汉字中单...
[学位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重庆大学 年份:2017
信息披露对于资本市场有效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披露作为资本市场“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已经成为现代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作为现代公司财务的核心问题,上市...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15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的对外传播为世人所关注。本文以电影《刮痧》为例,梳理了影片的大致内容,分析了以刮痧为代表的传统的中医疗法在美国的遭遇以及原因并根...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2006
鲁迅旧体诗《(洞庭木落楚天高)》七绝,自鲁迅逝世70年以来,我国鲁迅研究学界对这首诗的诠释,一直争论不休,各执其辞,各圆其说,至今未能达到统一的认识,本文作者认为,多年争论的焦点不应......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正】闻一多先生1941年在昆明西南联大以继承、发展、创新的观点全面地研究了《周易》,其成果,便是他遇害后由朱自清先生编入《闻一多全集》中的《周易义证类纂》。闻先生在...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年份:1988
一九四七年六月,闻一多先生遇害一周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他的老朋友,原国民党中央政府教育部次长顾一樵(毓琇)在《文艺复兴》第三卷第五期上发表了题为《怀故友闻一多先生》的悼念文章。作者不仅以沉痛的心情回忆了与闻一多早年在清华学校同学订交、一起赴美留学......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83
一九二○年 春 创造社的几位主要发起者都在日本求学,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成仿吾在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郁达夫在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张资平在东京帝国大学地质科。 他们都爱好文学,正在酝酿组织一个以反帝反封建为主旨的新文学团体,并计划创办一种......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6
闻一多先生对《诗经》校勘训诂的杰出贡献李思乐闻一多先生从事《诗经》研究工作,其目的是为将来写出一部中国文化史奠定基础。郭沫若在开明版《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先...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9
自1962年3月29日《光明日报》发表福建发现《榴花梦》完整抄本的报导以来,为时已经27年了。27年过去了,这部比《战争与和平》长三倍,比《红楼梦》长四倍的文学巨著,...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闻一多早期诗篇《醒呀》,《闻一多全集》失收。根据这首诗后闻一多所写的附记判断,这首诗写于一九二五年“五卅”爱国反帝运动暴发后不久。...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北方论丛 年份:1984
自由诗的兴起,无疑是“五四”文学革命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那时,为了发展自由诗,一反旧格律,如有谁再写旧体诗,谁就是复古倒退。在矫枉过正,一味排斥旧体诗的情况下,刘大白、刘半农......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一九八三年秋冬之交,在湖北省黄石市召井的“全国首届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标志着我国的闻一多研究工作有了重大的进展。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经过热烈地讨论,对闻一多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取得了一致或比较接近的......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9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
[期刊论文] 作者:李思乐,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2
【正】 在我国的封建社会,被“圣人”们尊为“经”的《诗三百》,流传至今,大约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由于时间的阕隔,今天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它的本来面目,不要说当年流传于先民...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