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021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50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会议论文] 作者:王晓鸣;戴法超;朱振东;, 来源: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1世纪植物保护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 年份:2001
玉米疯顶病典型症状出现在抽雄期之后,主要为雄穗叶化、雄穗绣球状、雌穗不结实、雌穗丛生、心叶牛尾状、无雌雄穗分化等.目前,玉米疯顶病已在中国13省44县市发生,局部地区已...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高卫东,王晓鸣,朱小阳,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7
1993~1996年对北京玉米区试53份品种(组合)进行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抗大斑病有19份,抗小斑病有39份,抗弯孢菌叶斑病有23份,抗矮花叶病有26份,兼抗2种病害以......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鸣,戴法超,焦志亮,朱振东,, 来源:植物遗传资源科学 年份:2001
针对近年弯孢菌叶斑病日益严重的发生趋势,对1698份玉米种质(自交系、群体、杂交种以及特殊材料)进行了抗弯孢菌叶斑病鉴定.结果表明,中国玉米种质抗性较引进种质抗性好;不同...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高卫东,吴仁杰,金晓华,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5
1944年在北京郊区夏玉米发生一种异于小斑病和园斑病的叶斑病,严重发生的玉米杂交种有京早10号、西玉3号等。顺义县一乡镇种植西玉3号6000余亩,全部发病,造成减产。9月上旬,...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褚菊征,曹秀菊,王永华,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5
云南有着丰富的地方稻种资源,为了开发和利用这些品种资源,研究它们的抗病性是十分必要的。作者等于1980—1984年在北京对云南稻的部分品种进行人工接种北方的稻瘟病菌和白...
[会议论文] 作者:王晓鸣,焦志亮,戴法超,朱振东, 来源: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六届菌物学学术讨论会 年份:2003
采用致病力测定、同工酶分析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43个新月弯孢菌分离物进行了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离物在致病力、酯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三种同工...
[期刊论文] 作者:褚菊征,盛锦山,戴法超,曹秀菊, 来源:作物品种资源 年份:1986
1978—1984年中国农科院作物品种资源所主持《国外水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和抗三病二虫鉴定研究与利用》协作研究,共组织12省(市、区)15个单位对引进的国外稻种资源进行植...
[期刊论文] 作者:高卫东,戴法超,王晓鸣,林宏旭, 来源:玉米科学 年份:1995
玉米茎腐(青枯)病的发生与玉米品种的抗性、生育期、土质、降水和微生态演替的关系极为密切.在本文中作者对实验数据和调查资料进行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分析,对玉米青枯和茎腐症状的......
[期刊论文] 作者:高卫东,戴法超,林宏旭,王晓鸣,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6
玉米茎腐(青枯)病优势病原菌有Pythiumgraminicola,P.inflatum,Fusariumgramin-earum,F.moniliforme。在对玉米的致病过程中,首先是由Pythiumspp.造成主根系的逐渐病腐而致供水不足形成地面上的青枯症状,随后Fusariumspp.在病株内的演替过程中,逐渐取代Pythiumspp.而形成一定的优势,这是......
[期刊论文] 作者:陈寊,李学文,向建国,戴法超,马红苏,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79
杂交水稻南优2号、南优3号近年来在湖南普遍发生枯心凋萎现象。病株除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期呈现枯心、凋萎死亡和茎基有大量菌脓的突出症状外,拔节期后继续发病的稻株逐渐转...
[期刊论文] 作者:褚菊征,戴法超,曹秀菊,刘怀祥,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1990
我国云南稻种资源十分丰富,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尤其是陆稻中有不少抗稻瘟材料,引起国内外育种家的瞩目。1984-1989年我所在China’s rice resources in Yunnan Pro...
[期刊论文] 作者:王晓鸣,戴法超,朱振东,金晓华,杨建国,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01
利用染色技术研究种子以及在病田中病残体作为玉米疯顶病初侵染源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病田采集的病穗籽粒、病株上基本正常穗籽粒和外观正常植株所结籽粒的种皮和胚乳中均检...
[期刊论文] 作者:段灿星,朱振东,王晓鸣,张世贤,戴法超,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2003
麦双尾蚜是一种世界性的麦类害虫。本文就小麦抗麦双尾蚜资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遗传、抗蚜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高卫东,王晓鸣,吴仁杰,金晓华,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6
经作者分离接种鉴定,确认近年北京郊区和河北省的一些玉米产区发生的叶斑病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病原菌是Curvu larialunata。发生此病玉米可减产20%~60%,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经人工接种鉴定不同品种(系)抗......
[期刊论文] 作者:柏广山,戴法超,高卫东,王晓鸣,朱小阳, 来源:北京农业科学 年份:1997
1993~1996年对北京玉米区试品种(组合)53份进行了对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其中抗大斑病有19份,抗小斑病有39份,抗弯孢菌叶斑病有21份,抗矮花叶病有26份,兼抗2种病害以上有35份,兼......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高卫东,李怡琳, 吴仁杰,金晓华,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5
北京郊区发生高粱斑点病1994年北京市密云、延庆等县种植的杂交高粱抗7号、沈杂5号等品种发生高粱斑点病,在北京地区这种现象少见。该病6月份开始发病,7~8月份严重流行。病斑主要在叶片上......
[期刊论文] 作者:陈雨天,郭满库,朱小阳,高卫东,戴法超,李林,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6
1992-1995年采取玉米矮花叶病人工接毒和自然感染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玉米种质资源2538份。按高抗、中抗和感病划分4级抗病类型。其中表现高抗的有广优5、F09-2和白197等33份;抗病的有D729、白米苞谷和糯苞谷等......
[期刊论文] 作者:黎裕,戴法超,景蕊莲,王天宇,杜金友,贾继增, 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2002
通过利用AFLP和SSR标记,对丹340×沈135的F2:3群体(113个家系)进行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基因的遗传作图和QTL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抗性是由多基因控制...
[期刊论文] 作者:戴法超,王晓鸣,朱振东,高卫东,霍纳新,金晓华, 来源:植物病理学报 年份:1998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是近年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等北方玉米产区新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病原菌为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lk)Boed.,局部地区同时存在Curvulariainaequalis(Shear)Boed.,但以前者为主要。弯孢菌C.lunata生长适温......
[期刊论文] 作者:朱振东,王晓鸣,戴法超,霍纳新,金晓华,吴仁杰, 来源:植物保护 年份:1998
北京地区发现玉米疯顶病1997年8月在进行田间玉米病害调查时,于北京市房山区官道乡侯庄的几块玉米田中发现一种以前从未发生过的新病害。根据病株症状和病原菌鉴定结果为大孢指疫霉......
相关搜索: